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机器人“小星”热情迎宾,机器人“小海”跳起开场舞蹈,数字人美女“小哆”充当主持人的数字分身……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配套活动,一场聚焦新质生产力、引领科技向善的AI青年盛会,“AI青年创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28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
会场现场,青年科技人才活力涌动。“90后”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团队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并发布全球首个端到端具身抓取基础大模型 GraspVLA,“科学探索奖”得主王光宇用智能计算重构医疗健康边界,王笑楠教授团队正攻关运用AI技术进行化学材料的智能合成,“98后”曾国洋团队在推动具身智能端侧市场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瑞莱智慧CEO田天团队紧盯人工智能系统“黑箱”中的“魔”、攻坚AI反诈……受邀嘉宾中,“90后”占比一半,其中6位入选了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发布的“AI100 青年先锋”名单。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王美艳说,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肩负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的重任,青年是科技创新的先锋,海淀区集聚了清华、北大等高校院所的青年科研力量,培育了银河通用机器人、面壁智能等青年创业企业,形成了“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的青年创新生态。希望广大青年、专家学者深化合作,勇攀科技高峰,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围绕AI安全、数据隐私等议题深入研讨,确保科技发展服务于人类福祉。
“青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这句话在人工智能领域更是如此,青年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投资于人’应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说,得益于独一无二的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海淀一直以“头雁”姿态领跑国内人工智能赛道,13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在这里汇聚,DeepSeek、Manus等技术团队从这里发源,26家AI独角兽在这里壮大,76款大模型在这里通过备案。
他提出,希望青年科技人才既做技术的“弄潮儿”,以“顶天”的魄力勇敢探索技术“无人区”;又做伦理的“守门人”,以“立地”的情怀维护和谐健康的发展秩序,让智能更加可信可靠地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在这场由北京市海淀区科协主办的大会上,邀请了AI领域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一带一路”共建有关国家政府代表、青年企业家、业界大咖,围绕“AI尚海淀 科技向善”主题分享创新成果报告、互动交流、碰撞观点,5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学生代表、专业园区科协代表、知名青年企业家代表、中小学科协代表现场互动参与,多家新锐数字人及人形机器人企业现场展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