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3月29日,车圈头部大咖纷纷齐聚钓鱼台国宾馆。
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携小米SU7 Ultra首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会上,还有大家熟悉的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等。
封面新闻记者在会议现场注意到,作为本次大会的重头戏,高层论坛汇聚了车圈头部企业大咖,还有来自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的代表,共同探讨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已突破千万辆,如何通过各方深化合作,推动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实现技术新突破?
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政策
“2024年汽车产业的边界在不断扩大,成为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协同高效、韧性安全和低碳可持续的新能源新型现代产业化集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了1286.6万辆,在新车总销售量中的占比达到了40.9%;公用充电桩保有量达到了357.9万台,私用桩保有量达到了923.9万台;50多个城市开展了智能网联道路测试示范。他强调,下一步重点将是推进产品智能化到产业智能化,尤其是在智能网联化建设方面,要继续以深层化的人工智能发展来构建云端计算平台,使云端计算平台与车端实现协同,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具身智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技术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孕育着颠覆性变革。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郑备直言:“我们必须强化创新意识,依靠技术赋能推动产业稳健发展。”
郑备指出,国家发改委将着力夯实新能源汽车技术基础,支持企业推进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系统、底盘车身、智能驾驶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创新,加快固态电池研发攻关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试点,提升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的供给能力。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看来,过去一年,汽车行业虽取得一系列新成绩,但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冲击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内卷式竞争问题突出,矿产资源、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支撑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为解决这些难题,辛国斌建议行业企业重点把握好四个转变:从注重规模增长向注重规模和效益双提升转变;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底层技术创新转变;从汽车产业向多产业融合转变;从单纯出售产品向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转变。
头部车企如何提质提速发展?
“过去十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迈入了千万辆的时代,全球汽车集团销量前十中,中国汽车首次获得了两个席位,创造了中国汽车史甚至世界汽车史。”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直言,我国新能源汽车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产业链,领先全球大概3到5年,去年汽车出口首次突破了500万台,蝉联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再创新高。
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看来,电动化、智能化、AI的浪潮正在将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推向深水区,从过去整车出口到海外研发、海外制造,奇瑞真正融入全球大环境当中去,真正和全球的同行进行深度融合协同。“另外,当电动化时代全面到来的时候,希望国内法规法律能积极提前跟上,发挥更多作用。”尹同跃告诉封面新闻记者。
“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方向,而 AI 人工智能是推动智能化的强大动力。”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强调,没有安全保障的汽车智能化如同空中楼阁,安全关乎人的生命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只有构建坚实的技术底座,才能为用户创造更安全、更智能的出行体验,有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五年前,小米决定五年内投入1000 亿用于技术研发,从财报数据来看,已投入约1050亿,预计今年投入将超300亿。在此呼吁同行共享资源、统一标准,打造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提到,小米已与多家伙伴达成共识,共享生态,小米的生态件很快将出现在同行的车上,欢迎更多合作,共同构建智能汽车生态,为消费者带来极致的智能体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汽车产业链实现盈利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特征。”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过去十年,中国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汽车快速扩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行业逐渐成熟,我们认为下一阶段行业增长应侧重市场驱动。在市场驱动环境下,消费者偏好、良性竞争以及技术突破将决定未来发展方向。”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会坚持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围绕智能电动汽车未来12个领域全栈研发方面的布局,包括高阶智驾芯片、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智能底盘、线控转向等。“此外,我们基本上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换电网络,包括3206座换电站,其中高速公路上有972座换电站,提供了接近7000万次的换电服务,充电服务也已超过2500万次,80%都是蔚来以外的用户。”
飞行汽车将飞出万亿蓝海?
“没有智驾能力就没有参与未来竞争的入场券 。”广汽集团副总经理高锐表示,当下,立体出行正逐步打破传统产业生态边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备受关注,逐渐形成以往单一产品难以实现的海陆空一体化新生态,有望释放出超过 10 万亿的市场空间,重塑全球科技竞争版图。
“汽车未来会成为可进化的智能的汽车机器人。” 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认为,随着飞行汽车、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发展,相关法规标准也亟待完善。对此,加强 AI、自动驾驶、飞行汽车等领域顶层设计,以技术标准引导产业发展和出海;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加大一线市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能源产品下沉。
近年来,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清晰地看到,汽车产业将催生未来具身智能产业的变革。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非常看好未来10到20年低空飞行市场的发展前景。“飞行汽车市场在未来 20年可能会达到2万亿美金,这无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协同创新 产业链企业如何聚力?
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时代的最重要的一个功能价值点,但是很难差异化,对所有人都是非常标准化的功能,从A到B足够安全、足够舒适、足够便捷。
“今年开春以来,行业掀起了‘智驾平权’的浪潮,厂商要达成目标最核心的是最快跟上速度。”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告诉封面新闻记者,AI的产品逻辑跟互联网时代的产品逻辑有巨大的不同,它不再以用户和流量为中心,洞见人间烟火,而是要超越人类水平。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消费者面临动力电池售后的困局,如过快衰竭、维修困难、更换电池难等。同时,电池安全问题备受公众关注与担忧。”宁德时代CTO高焕坦言,将车和电池进行价值分离,由电池银行持有电池资产,相应用户售后体验相信会大大提升。当车电分离模式与电池银行生态逐渐成熟,未来电池有望成为投资产品,催生出全新商业模式,释放更多经济与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