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本报记者 卢梦雪 北京摄影报道
为加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国残联关于《“修好三门课 改革当先锋”——中国残联年轻干部教育引领三年行动实施计划(2025—2027年)》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中国残联广大青年干部对特殊艺术的了解和认识,激发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3月28日,中国残联直属机关团委联合中国残疾人特殊艺术指导中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支部,在北京大学组织开展了“青年大讲堂——演绎时代梦想·绽放特艺青春”青年干部学习交流活动。
中国残联机关、各直属单位以及来自全国妇联、民政部、中国外文局、国图集团、国传园、全国台联、北京大学等单位的青年代表共计一百余人参加活动。
破茧成蝶:残疾人艺术团的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1987年成立,在党和政府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下,艺术团承载着残疾人的艺术梦想,深入基层,走出国门,先后打造了大型音乐舞蹈诗《我的梦》、盲人音乐会《永曜之花》、跨界融合剧《梦的守望》等经典剧目,舞蹈《千手观音》更是成为中国的艺术瑰宝。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特殊艺术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所有的创作都是用我们的热情与热爱,摸着石头过河去把一个个节目传承下来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艺术总监邰丽华与特殊艺术指导部主任李林在讲述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从无到有、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艺术历程时,向青年代表们展示了团队珍藏的排练影像,当画面定格在2005年春晚舞台上《千手观音》的经典瞬间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这个作品在春晚的成功演出是我国特殊艺术发展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打破了大家对残疾人的一些固有的看法,在大家的印象里,残疾人不再是可怜的,而是奋斗自强的。”邰丽华动情地说,“小时候我和小伙伴用手语交流的时候,常常需要感受大家异样的目光。但现在我们在用手语交流的时候,偶尔还会有陌生人向我们竖起大拇指,这种被尊重的感觉真是太奇妙和美好了,这正是社会正在平等与融合发展最好的体现。”
邰丽华还和青年代表们分享了科技进步对特殊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她举例称,在科技智能技术的助力下,中国特殊艺术团创作了多部剧目,如融合现代跨界元素的《梦的守望》和利用电脑光效呈现的舞台表演。此外,中国特殊艺术团还参与了无障碍春晚的转播,这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成功后,对社会无障碍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这些作品和活动的成功展现,不仅展示了艺术创作与科技结合的可能性,还彰显了无障碍艺术对于促进社会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性。
破界之桥:无障碍春晚转播的幕后温度
我国有听障人士数约2780万人,视障人士达1700万。过去,春晚虽被称为全民的春晚,但对于身处“无声世界”“无影世界”的听障和视障群体来说,则成为他们无法感受和了解的盛会。随着无障碍建设的推进,2025年总台央视春晚首次实现了视障版和听障版的无障碍转播,终于实现了让听障人士能“听”懂春晚,视障人士可“看”到春晚,使他们能与家人共享欢乐。
在活动现场,2025年央视春晚无障碍转播演员代表陈静、王雨辰向大家分享了无障碍春晚转播的幕后故事。
听障版手语翻译员陈静在现场介绍,听障版无障碍转播,不仅是主持人同步手语翻译,而且要由演员把春晚的节目用手语同步演一遍。尤其相声、小品,不仅要直译台词,还要有“二创”表演,让听障朋友能够了解其中的幽默感。由于此次无障碍转播是首次尝试,没有任何先例可循,演员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甚至凌晨三四点仍在练习手语,确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词语都准确无误。
“二十年前舞蹈《千手观音》的惊艳亮相,打破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而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登上春晚舞台,不再仅仅以表演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服务者的角色,通过手语为视障朋友搭建起通往春晚的桥梁,传递节目内容。这一转变标志着我们从被关注走向了主动服务,进一步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进步。”陈静感慨地说。
而作为视障版无障碍转播员的王雨辰,则面临的是如何通过音频对节目进行创作解读与背景拓展的问题。
“视障群体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与健全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时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翻译过来就可以了。我们的难点是如何将语言类节目的笑点和画面用语言高效地表达出来,让视障朋友们可以迅速理解。这个问题当时也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以让我们借鉴,我们只能不断地摸索和尝试。”王雨辰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残疾人艺术团请来了多位手语资深表演专家进行请教和辅导,最终决定用夸张的动作表情和华丽舞台相结合进行演绎的方式去增强笑点信息,用词语重现动作的节奏与力度。
“我们的手就像一个无形的桥梁,连接着有声和无声的世界,将有声世界的欢乐传递到了无声的世界。相信春晚的无障碍转播将成为无障碍建设的里程碑,让听障朋友看见春晚,让视障朋友听见春晚,让爱无‘碍’,用爱破‘碍’。”王雨辰深情地说。
而后,青年代表们观看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大型音乐舞蹈诗《我的梦》文艺演出,并就活动体会进行了交流。青年干部们纷纷表示,从《千手观音》到无障碍转播,我们见证的不仅是艺术的发展,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这场特殊的大讲堂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当艺术突破生理界限,人性的光辉便能照亮每个角落。正如邰丽华所说:“追梦路上没有健全与残疾之分,只有永不停歇的奋斗者。”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