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郑州画给你看系列报道
我以我心绘此城
——曲春林画中山水饱蘸“中原情结”
他擅于中国山水画。
中原山水,巍巍太行,滔滔黄河,永远是他画中的主角;辉煌历史,厚重文化,光辉时代,永远是他丹青之所系。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会议中心巨幅山水画《具茨巍巍》、中国文字博物馆巨幅中国画《紫气东来》为其所绘,京东总部大楼《瑞气呈祥》《登高壮观天地宽》妙笔由他……
他是曲春林,河南林州人,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研究所所长。2012年,曲春林从老家安阳来到郑州,近13年时光里,他在省会更广阔的舞台施展才华,勤勉创作,佳作频出,成为当今河南山水画坛的实力派重将。
曲春林挥毫泼墨绘山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师法自然
生于太行,长于太行。曲春林对山水的喜爱,是由衷的、天然的。
为壮美山川挥毫泼墨,为万古江河倾心敷彩,深情表现那千沟万壑、绵延不绝的山川厚土——这,早已深植其心。
对于山水画创作来说,写生是画家汲取大自然精华、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步骤,曲春林也不例外。
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深入太行山脉写生,曲春林常常一去就是一二十天。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次写生。
“那次和一位友人进太行山写生,不想却碰到了暴雨,我俩被困在山里半个月,却‘因祸得福’欣赏到从未见过的风景。我清楚地记得,雨下到第四天的时候,条条瀑布倾泻而下,白练腾空飞流击石。因为雨势太大,我们无法铺展速写本创作,只能在小小的餐巾纸上作画。这次写生,我们收获颇多,从静谧的山中常景,到壮丽的雨中景色,再到雨过天晴的明朗清新,那种气象万千的变化至今难忘。”
曲春林将之视为自然山水的馈赠、可遇不可求的珍宝,他根据这次写生创作出了20多幅画作,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创研班上,这组画作令老师惊喜异常。
“这太行,连绵八百里,山高水长,是山水画家的绝好范本。有这么好的研学场所,可不得把它吃透?”正是抱着这样的朴素信念,曲春林一次次攀山跃岭、顶风冒雪深入太行,他见过春天的满涧桃花,夏日的飞瀑流泉,秋节的千岩红叶,冬令的万壑松雪。他幸福于所见的四时之景,晨昏雨雾。“很多风物至今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成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寒来暑往,春秋几度,遍访名山胜景,重视师法自然。如痴如迷的实地写生,磨砺了曲春林的笔力和表现力。《太行山居图》《大壑飞歌》《太行松涛》……一幅幅画作从曲春林手中汩汩而出,他画中的磅礴气势、生动的层次变化、厚重深邃的笔墨语言,令观者为之赞叹。
我手画我心
巨嶂壁立,作大块文章;沟壑纵横,传空谷回响。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山水”“河山”是祖国的象征,也因此,中国山水画,有更丰富的内涵。
“我手画我心,山水画更多画的是人的心境。”曲春林将胸中激荡着的民族情怀、深藏心中的中原情结,浓烈而自由地晕染到了一张张宣纸上。尤其是其山河巨幅,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和地域风格总是酣畅淋漓。正因为每一幅画都渗透了感情,人们能从曲春林的画作中,感悟到一种高贵的人格力量、强烈的生命意识、昂扬的民族精神。
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博士生导师范扬评价:“看春林的画,有这几般好处。敦厚和谐,意味纯正,笔走中锋,墨气圆融。一招一式,不曾失了规矩,章法布白,位置妥当贴切。山石林屋,形态朴茂,行笔落墨,气象清和。坐卧游之,观者心怡。”
坚定执着,钻研好学,同时还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支撑,曲春林的艺术日臻精进,已由而立也“精”,不惑向“素”,到了知天命的“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正值创作黄金期的曲春林,从未停止探索创新的步伐。
远望,具茨山主峰高耸,云蒸霞蔚,青山葱茏,轩辕庙、嫘祖宫等文化遗存置于其间,显得既神秘又厚重;近看,怪石嶙峋,花卉与古树交相辉映,一派生机盎然……这两年,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前去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海内外游子,总会被会议中心巨幅山水画《具茨巍巍》所吸引,这幅由曲春林主笔创作的画作,观者可以感受到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入思考。这幅画可以说是曲春林近几年创新尝试的一个缩影。
他正探索着在保有自己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将西画技法融入中国传统笔墨语言,以新颖的艺术面貌展现自己对时代、历史、文化的思考。“另外,我还想尝试把山水画的宏大气象融入花鸟画中。”——如今曲春林的山水画作品蜚声画坛,许多人已然忘了,他其实是从花鸟画“起家”的。
扎根绿城
从老家来郑州那年,曲春林已经45岁了。
人已中年,舍弃家乡稳定的工作、熟络的亲朋圈,乍然来到陌生的城市,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曲春林也不免心下惴惴。
然而,对绘画的热爱,让他很快融入了这个城市——博大、开放的城市气度令他沉醉不已:书画展览数量多、规格高、质量精让他流连其间;高频次的名家交流、调研培训等活动为他拓宽视野。而最让曲春林倾心的,还是郑州厚重多彩的历史文化,“那真是越了解,越痴迷。”
曲春林清楚地记得,2018年,他几乎为描绘郑州奔忙了一年。那年,郑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以“存史问道、打造堪存堪鉴之精品”为目标,实施郑州市名镇(街道)志、名村(社区)志文化工程,组织了一批在省内外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优秀画家、摄影家、专家学者等参与其中,曲春林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几乎跑遍了郑州的各个县区、各个街道。巩义双槐树遗址、王城岗遗址、国棉厂、二砂、亚细亚;古代的、现代的、文化的、商业的……全市最有代表性的地方都深入调研了。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全面、如此系统地了解郑州,聆听到许多动人的郑州故事,大为震撼。”曲春林说,他将胸中激荡的万千感慨,定格在了200多幅写实的画作中。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有意识地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脚下这片土地上。
《具茨巍巍》《三皇寨》《嵩山少林寺写生》等洋溢着“郑州元素”的作品应声而出。郑州的文物也成为他想表现的主题。
扎根绿城,描绘绿城,添彩绿城,筑梦绿城……
回望间,跋山涉水,风雨未停歇。
再出发,山高水长,未来更峥嵘。
郑报全媒体记者 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