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是互联网原住民,很容易学会快速检索答案,获取知识。在智能时代,如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思考力?老师又怎样运用新技术,以儿童的视角用好AI,科学助力幼儿思辨?
【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大雨过后,操场上还有很多水,现在怎么又都没了?……徐汇区印象幼儿园老师刘倩芸带着孩子们展开“雨水去哪儿了”的第一次探索——寻找排水口。带着疑问,孩子们先在校园里找答案。“雨水是不是被土壤吸收了?”“是植物在‘喝水’吧?”“是进了下水管吧。”……校园里的雨水有自己的“通道”,马路上的排水口的通道在哪里?
周末,孩子们和家长继续寻找雨水的去向,发现身边到处都有排水口。为了寻求答案,小伙伴翻开图书,寻找线索;打开手机,查找网络视频资源;有的还向智能助手提问,希望找到更准确的答案:原来,城市地下隐藏着一张庞大而复杂的排水网络。幼儿园请来相关领域的工程师,为孩子们带来一场生动的城市排水科普活动。家里的排水口怎样保持通畅?污水如何变干净?……回到家,孩子们发现家里的排水口也需要安装滤网,并定期清理。
徐汇区康沁幼儿园把科学探索玩成“连续剧”。在儿童剧表演中,大班幼儿在卡通人物的“减肥餐”探索中,理解什么是健康饮食,激发对生长过程的兴趣。融合儿童剧活动于学习中,让幼儿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收获科学健康理念,长高、减重需要注意运动、睡眠和饮食。
如何为小区楼房加装电梯?梅陇幼儿园的孩子们化身电梯改装大师,在玩搭积木中,讨论如何为老旧楼房加装电梯,共同解决电梯高度、滑轮选择和轿厢设计等实际问题。孩子们通过观察身边的建筑,在探索电梯设计时,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与价值。
影子去哪里了?影子都是黑色的吗?为什么我动它也动?……宛南实验幼儿园托班孩子在《奇妙的影子》活动中,感知影子,激发创想。
【让AI变成思维催化剂】
为什么要鼓励幼儿学科学?在宋庆龄幼儿园特级园长朱素静看来,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从天马行空的思维到科学思维,需要孩子合作探究真实问题,学会利用经验解决问题。AI不应是“答案生成器”,要让AI变成思维催化剂,需要老师激发幼儿深度思考。
记者发现,在徐汇区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老师鼓励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再在老师协助下,有的用AI查询、获取信息,更多的是体验,从问题出发,探索解决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幼儿园大班孩子开启了“小黑洞的探索之旅”,在好奇探究“牙齿里的黑洞”中引起兴趣,在“蛀牙哪里来”的实验活动中感知,在“走进牙世界”的健牙乐园实践中模拟体验……孩子们与AI机器人对话,通过寻找原因,认识到健康从“齿”开始,从口中的“小黑洞”到通往浩瀚星辰的“大黑洞”,逐渐建立起对健康科学的兴趣和自我保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发现、解决问题能力。
【在“玩”中学会提问、激发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如何在“玩”中鼓励幼儿深度学习?“这里的玩不是‘瞎玩’,而是真正地‘会玩’,让孩子从实际情况出发,学会提问,从激发好奇心上升到深度学习,同时引发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坚持做好一件事,也是一种对学习的激励。”朱素静说。
徐汇区科技幼儿园幼儿户外涉水游戏《小球过河记》。
如何满足幼儿的探求欲?徐汇区科技幼儿园幼儿户外涉水游戏《小球过河记》,以培育好奇心,开启幼儿探索之旅。一只小鸟飞进了幼儿园……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的老师捕捉生活中偶发事件的教育契机,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从鸟为什么会飞到上海本地留鸟,让幼儿在了解鸟类知识的同时,对生活的城市也有所了解。徐汇区机关建国幼儿园的《不会倒的墙》,汇霖幼儿园里的“双子山”,上海幼儿园的《桥梁知多少》,在点滴中培养儿童探索精神。同时,幼儿园鼓励孩子打开视野,走进各类场馆。
在学前教育特级教师黄琼看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探究欲,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激活了孩子的问题意识,孩子是否尝试动手实践,能否在不断地提出问题中反思、调整,而不是直接获取知识,从而唤醒每个孩子对科学的热爱。
激发幼儿好奇心。
“徐汇区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区域先行先试,鼓励更多教师投身探索科学教育创新实践。”区教育局副局长梁斌说。在“科技杯”培育科学家精神的教育创新实践大赛之“课程故事汇”决赛中,21位幼教呈现了生动有趣的课程故事,分享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激发幼儿科学兴趣、提高幼儿科学素养、培育幼儿的科学精神,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提供借鉴。
原标题:AI不是“答案生成器”,在智能时代,如何激发幼儿好奇心|教育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