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潇
春日的清晨,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猫营镇牛场坡村山坡上雾气未散,村民陈敏就已来到她家建在山坡上的标准化养鸡大棚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首先是查看温度控制器,然后打开喂料机开始投喂水和饲料,棚内的2万羽鸡苗发出欢快的“咕咕”声。
“以前在镇上药店打工,收入不多,离家还有点远。现在守着养鸡大棚,年收入有十几万元,家里的老人孩子都能顾上。”陈敏利落地调整着通风设备,工装裤上沾着几片羽毛。
在猫营镇,像陈敏这样“转身”成为养鸡能手的农户有137户。他们身后,是猫营镇与江苏立华牧业共建的生态鸡集约化养殖项目。项目2019年实施,建成投产年存栏35万套种鸡厂一座、年孵化4000万苗鸡孵化厂一座、日交易量10万羽优质肉鸡分拣中心一个和年产18万吨饲料厂一座,发展标准化养殖鸡舍133栋。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方式,由公司提供鸡苗、饲料、养殖技术支持及销售,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进行养殖,并实时开展监督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目前每户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并提供临时用工超2万人次。
增收效应如涟漪般扩散。2023年,紫云自治县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扩大推广生态鸡集约化养殖示范项目,一期项目当年4月开建,5月投产,共建成养鸡双层大棚18个,同样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农户参与,此次参加建设标准化养殖的农户数量明显增多,遍布全县各乡镇(街道)。
“技术员手把手教我们控温、防疫,连鸡戴的‘眼镜’都是学问。”牛场坡村养殖户黄大勇掀开鸡群展示。
“每只鸡60天后戴上特制眼镜,防止打架影响品相。”企业技术员魏健康介绍,标准化环控系统将鸡群存活率提升至98%,产出的生态鸡一出栏就被客商抢购一空。
“项目二期建设进度现在已达70%,总投资2915万元,新建养鸡双层大棚16个。”猫营镇党委副书记王鹏说,项目如今较为成熟,此次将优先吸纳脱贫户参与,利益联结分配方式也进一步优化,按“5+3+2”的比例分红,50%直补低收入群体,30%壮大村集体,20%投入公益和维护。
据了解,紫云自治县目前正在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鸡品牌。2024年,全县生态鸡存栏295万羽,出栏832.11万羽,产值达4.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