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榆林高新公安“视巡联动”止案于未发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 本报通讯员 孙宏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刑事、治安发案率同比下降81%和51%,全年超300天保持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榆林高新公安以‘视巡联动’为核心,融合群防群治、智慧警务与宣传防范的立体化治理体系。这一模式不仅让违法犯罪无所遁形,更让‘平安’在群众身边可见可感可触。”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巡警大队大队长高启峰介绍。   “拉车门盗窃”曾是困扰榆林高新区的治安顽疾,传统“接警—破案”模式难以及时挽损。   2023年8月起,榆林高新公安创新推出“视巡联动”机制,分局指挥中心24小时不间断视频巡查;巡警、派出所、机关支援一线民辅警街面动态巡逻;刑警、网安实时布控,形成“发现—调度—抓捕”15分钟快速反应闭环。   “以前是小偷得手后我们追查,现在是他们刚要伸手就被按住了。最多的一次,我们通过视频导巡一晚上连续抓获12名流窜拉车门盗窃嫌疑人,追回财物3.2万元。”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指挥中心主任惠涛介绍“视巡联动”机制的优势。   去年全年,榆林高新公安通过该机制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243人,为群众止损73万元,街面可防性案件下降81%。如今,“视巡联动”机制已形成“指挥中心—警务站—巡逻车”三级响应体系,将警务重心从“破案挽损”前移至“止案于未发”。   数据显示,该机制运行以来,街面现行犯罪抓获率提升82%,财物追回周期从平均7天压缩至12小时。   “以前看到可疑人员不敢管,现在穿上义警马甲,感觉自己就是平安防线的一部分。”建华路和顺嘉苑小区保安赵磊作为“高新义警”优秀代表,曾和同事协助抓获5名盗窃嫌疑人。   在榆林高新区,像赵磊这样的义警还有很多。他们由保安、网格员、车位管理员等组成,经公安审核、统一培训,化身“治安巡防员”“隐患排查员”“安全宣传员”“矛盾调解员”等诸多重要角色,覆盖辖区5个街道、18个社区,成为警力的有效延伸。   公安高新分局建立“警察吹哨、义警报到”联勤模式,社区警务长进入社区“两委”班子,统筹义警、网格员等力量,依托“人熟、地熟”优势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2024年以来,高新义警与民警深度联动配合,提供线索130余条,协助破案68起,化解纠纷300余起。   在榆林高新区,除了“视巡联动”,还有三级视频专网,即“市局—分局—派出所”形成的“一点发起、全局响应”的作战体系。公安高新分局构建AR实景平台,研发“绊线入侵”“人数异常”等6类AI预警模块,对拉车门盗窃、聚集冲突等行为实时识别,自动推送至就近警力。   2024年,视频巡查直接支撑实战1200余次,协助抓捕52人,找回走失人员357人。通过大数据碰撞,先后破获“9·01”特大诈骗案、“1·15”洗钱案等大要案件,追赃挽损6.1亿元。   在基层派出所,公安高新分局推行智采、智研、智调、智防、智治“五智警务”,研发了微警务App,打造了“云上枫桥”,设置了网上警务室、信息采集、云端服务、人口管理等12个工作模块,实现了治安要素一机掌控,群众求助一键办理、内部管理一图展示。   此外,公安高新分局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防网,线上,实时推送各类防范预警信息,有针对性发送反诈、防盗等提示。线下,创新推出的社区警校、老年驿站定期开课,辖区70所学校都设立了“警察叔叔信箱”,在重点商圈设立“暖心警务会客厅”,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靶向宣讲。   2024年,高新公安共开展各类宣讲课程230场次,发放资料5万份,电信诈骗发案量同比下降54%,校园欺凌投诉减少67%。   “从‘视巡联动’的科技防控到高新义警的群防群治,从智慧警务的数据赋能到宣传防范的全民动员,这种‘专业+群众’‘人力+科技’的融合治理,正推动平安高新建设从‘保稳定’向‘创平安’跃升。”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新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榆林高新公安“视巡联动”止案于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