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法制报
本报讯 (记者 张乔)记者3月3日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积极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围绕白洋淀流域、京津水源涵养区等重点区域分区施策、分类指导,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截至2024年,全省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连续三年达到80%以上,劣Ⅴ类断面比例连续五年保持为零;白洋淀首次实现8条通道同时补水入淀,水位稳定在7米左右,淀区水质连续四年巩固保持Ⅲ类,稳居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2024年,我省扎实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统筹引黄、引江、水库水及再生水等各类水源,向白洋淀及上游河道实施生态补水,向87条河道补水52.57亿立方米,形成有水河道4655公里。2024年4月白洋淀首次实现8条通道同时补水入淀,水位稳定在7米左右,鱼类恢复至48种,野生鸟类增加至295种。
京津冀三省市在河湖长制、污染防控、环境执法、应急处置等多领域密切协作配合,不断深化拓展务实合作。京冀两省市建立“项目共谋、技术共用、信息共享、绩效共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和流域市县全面实施生态、执法、科技、工程、河长制“五保水”行动,汇聚联合治水强大合力。
我省始终将饮用水水源保护作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要务,依法依规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175个。
我省坚持水岸同治,全力推进重点污染源管控,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行动,推进全省村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力度,目前基本完成海河流域36条重点干流及重要支流、辽河流域4条重点干流及重要支流、白洋淀、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任务,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我省坚持清管并重、依法管控,纵深推进河湖库“四乱”问题清理整治常态化规范化,持续推进补水河道清理整治,累计完成2305公里河段治理,切实提升河道通蓄水能力。有序推进南大港、察汗淖尔等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和水土保持治理,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96平方公里。制定国家和省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实施方案,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25亿单位以上,有效提高了水生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