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全荣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友人说,赏梅不可不去苏州的“香雪海”。
香雪海位于苏州城西光福镇邓尉山麓,有梅树两千余棵,近三十个品种。当年巡抚大臣宋荦在苏州光福邓尉山(今“香雪海”景区)被眼前的梅花如雪、香气弥漫的景象所震撼,欣然作诗一首《雨中元墓探梅》,其中以“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为尾联,并将“香雪海”三字题于崖壁,从此香雪海名扬天下。康熙、乾隆都曾多次游览此地。
阳光和煦、春风微拂的初春午后,我们前往香雪海。下车,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三个大字:“香雪海”。进入园内,迎面是一座青灰色的大型壁雕。壁雕的正面是万顷梅树,漫山遍野。梅花盛开似雪,暗香浮动。壁雕中间的宋荦,笑容满面,似乎以主人的姿态展现热情。壁雕的左侧,有一棵苍劲古朴的梅树,呈孔雀开屏状,驻足细赏,是一棵鸳鸯梅,左边是红梅,右边为白梅。铭牌上介绍,此梅树是宫粉白梅与宫粉红梅嫁接培育而成。花开之时,红梅白梅相互辉映,宛如鸳鸯戏水。一阵微风拂过,梅树时而左右摇曳,时而上下晃动,如情侣依偎,难免让人在遐想中回到曾经年轻的岁月。
沿着碎石铺就的蜿蜒小径,在缕缕梅香的氤氲中到了梅池。佳民兄如数家珍地介绍梅池的由来。当年,乾隆最后一次到此种下了一棵梅树,当地的主事者为了让这棵种在半山坡的梅树有足够的水源浇灌,便在梅树的下方挖了一方池塘,以保证种下的梅树有水浇不干枯。果然,这棵梅树在养分、阳光和水的滋润下长得根深叶茂花繁,池塘功不可没且成了景点,谓之梅池。从梅池上行,不到二十米便是闻梅馆。闻梅馆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香雪海赏梅的绝佳之处,也是历史上文人墨客吟诗挥毫的地方。在宽阔的平台上,凭栏而眺,近处,梅花稠密繁茂,宛如满天星;远处梅花浓浓烈烈,恰似香雪海。我正沉浸其中,佳民兄的一声招呼,让我猛然回神。原来他遇到了朋友,是一位在香雪海景区工作三十多年的资深园艺师魏师傅。
魏师傅热情邀请我们落座喝茶,为我们讲述了香雪海的前世今生。魏师傅还介绍说,这里除了白梅著名,还有许多名贵的梅花品种,如:十大珍稀梅花品种之一的洒金梅,着花繁密,枝型紧凑,是会变色的梅花。花单瓣或重瓣,以白色为主,但每朵花必洒白条或红斑,有时一朵白花上跳出几朵红花,甚至一树可跳出几枝红花,跳出的红花枝不再变化;还有“绿萼梅”,花萼呈绿色,花瓣为白色,颜色清新雅致,是梅花中的珍品,有“梅中之魁”的美誉。此外,景区内的玉蝶梅、宫粉梅、西府梅、杏梅等,无不灼灼其华,身价名贵。
告别魏师傅后,暮色渐近,我仍徜徉于香雪海,先后游览了梅亭、宋荦“香雪海”的岩崖石刻、乾隆御碑和词作石刻及望湖亭等。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天离开香雪海时,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梅花上,白得晶莹皎洁,红得烂漫热烈,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