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立 上海报道
当电商平台纷纷逼近增长天花板,作为品牌含金量最高的线上渠道,天猫日前曝光其2025年增长攻略。
一方面全力扶持优质品牌、原创品牌,激励政策全面放开,做大品牌增长;另一方面,用户运营也从“流量收割”走向“分层深耕”。
2025天猫超级品牌私享会现场,淘天交出了2024年增长成绩单:天猫成交破亿品牌超4100个,同比增长18%;4500款超级新品成交达千亿元,会员复购贡献头部品牌过半GMV。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2025年开年,淘宝天猫活跃买家数在10亿级基础上,核心消费人群88VIP达到4900万人,2024年“双十一”前夕,88VIP会员规模为4200万人。从数据上看,“双十一”之后,88VIP又猛增了一拨。
“过去我们更偏向流量思维运营,现在不仅要把用户(User)变成消费者(Consumer),更要变成成熟消费者(Mature)和VIP客户(88VIP),对于商家、平台来讲都将是一波增长的重要方向。”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宝平台事业部总裁处端接受《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采访时透露。
品牌扶持:从“GMV导向”到“价值创造”
天猫2025年战略的核心是“扶优”——扶持优质品牌与原创品牌。
在天猫总裁家洛看来,优质品牌不仅是GMV的头部贡献者,更需具备原创性与创造力,能够通过产品创新持续吸引新用户并提升黏性。
为此,天猫推出多项激励政策。
首先是佣金返利全面升级:从春季限时返佣扩展至全年多次,覆盖全行业,截至3月底,90%的品牌达成双位数高增长目标,获得现金激励。
其次是新品孵化加码:资源投入翻倍,新品首发周期也从30天延长至90天,并新增淘宝开屏、搜索推荐等流量入口,结合小黑盒、88VIP精准触达目标人群。
“60天也好、90天也好,本质都是以季为单位。无论服饰品类出一个系列,还是快消品类出一个系列,以季为单位,整个销售周期非常重要。我们认为 90 天范围覆盖消费者规模更有效,更有利于整个新品在行业赛道打爆,或者更有利于品牌对于新品投资过程中全周期的考量。”家洛进一步解释了这种变化背后的考量。
此外天猫还对会员体系进一步深化:公私域联动升级,新增“我淘”“关注”等会员入口,权益覆盖搜索、推荐等公域场景,强化品牌与用户的长期联系。据了解,继去年与微信支付、京东物流等达成互通合作后,目前,淘宝已与微博、微信、支付宝、小红书、知乎、B站等超200家互联网平台建立合作,为商家全网引流。
用户运营:从“流量收割”到“分层深耕”
在用户运营上,淘天的思路也在发生进一步变化:从此前的“流量思维”全面转向“分层深耕”。
处端特别解释了向UCMV模型的转变:即推动用户(User)向消费者(Consumer)、成熟消费者(Mature)和VIP客户跃迁。“过去我们更偏向于U的运营,是流量思维,今天我们会更注重成熟的消费者。”
“把平台上的消费者培养成淘天成熟的消费者,变成品牌、客户,各类商家的成熟消费者,商家会特别珍惜消费者的留存和体验,消费者也会获得商家对他们更优质的服务和权益。”处端进一步解释了这种良性互动。
“平台也将用户增长投入翻倍,并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留存。”据处端介绍,首先是全域引流与转化:深化与微信、支付宝等超200家平台的合作,加速新用户引入;优化红包签到、收藏关注等功能,培养用户复购习惯。
其次在用户权益上进行了分层设计,“88VIP和省钱月卡会覆盖掉我们几乎全量用户群体”, 处端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解释了分层设计的不同:88VIP面向(淘气值1000+)的高价值用户,提供涵盖优酷、网易云等价值数千元的权益包,省钱月卡则推出低门槛付费券包,覆盖全量用户,通过红包刺激首购与复购。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与品牌的双轮驱动背后,AI技术成为天猫淘宝增长战略落地的幕后支撑。
在精准匹配与运营提效方面,阿里妈妈大模型LMA-V2升级人货匹配算法,AIGC实现“图生短视频”,助力商家内容创作;AI客服已覆盖80%的平台咨询,商家端首批800个品牌试用,未来将扩展至中小商家,目标是降低30%的经营成本。
在运用AI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AI治理日前也提上日程。加美颜滤镜的带货短视频、过度美化的种草笔记、AI合成的假商品图……“货不对版”已成为近年来电商行业最大的痼疾之一。
淘宝日前率先启动AI假图治理行动,严厉打击利用AI假图欺骗消费者、侵害原创品牌商家的违规行为,保护原创商家和消费者权益。
据淘宝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将明确认定“商品材质或款式不符”“效果失真或夸大效果”“不存在场景导致商品失真”“抠图贴图感明显失真”等AI假图典型场景,上线识别模型,通过“源头拦截”“存量清理”“标识提醒”等举措,对平台AI假图进行全面治理。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拦截过度PS、AI夸大的假图近10万张。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