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间,芯海科技(688595.SH)披露2024年财报,公司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7.02亿元,同比大增62.22%;实现归母净利润-1.71亿元,主要受到报告期内计提股权激励费用7273.79万元影响,剔除该项费用后,同口径下实现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减少亏损9352.18万元,经营情况逐步回暖。
芯海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改善,下游客户需求回暖,同时,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EC、PD、USB 3.0 HUB、BMS、AIoT等新产品陆续推出并被头部客户大量采用,推动营收有效增长。
深化研发投入构筑技术壁垒
研发能力是科技企业的护城河。2024年,剔除股份支付后,芯海科技研发投入23,982.44万元,约占营业收入34.15%,研发投入较上年度增长8.01%。2024年度,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133项,获得发明专利批准61项;新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0项,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批准17项;新申请软件著作权2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批准20项,专利数量行业领先。
在强大的研发实力助推下,目前芯海科技AIoT、PC、BMS、汽车电子等各大业务均实现快速成长,并获得下游客户广泛认可。报告期内,模拟信号链芯片2024年度实现销售18,127.21万元,较上年增长137.11%;AIOT芯片2024年度实现销售18,203.56万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37%;MCU芯片2024年度实现销售32,622.84万元,较上年增长67.63%,其中EC,HUB产品在头部客户上实现了翻倍增长,PD电源产品出货量较上年增长达90%,不断擦亮“芯海”招牌,盈利效应持续彰显。
2024年11月,公司披露新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50名激励对象授予35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股本总额的2.46%。该计划以2024年营业收入为基准,业绩考核指标为2025-2027年营收增速不低于30%、60%、90%、120%,以真金白银激励创新动能。
有投资者指出,公司积极推行股权激励,短期内可能因计提奖励费用部分影响净利润数值,但长远来看,此举有利于持续长效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公司与核心团队的利益更加紧密地绑定在一起,从而强化科研成果及经营目标的兑现。
“云边端”协同发展业务矩阵扩容
作为一家集感知、计算、控制、电源、连接及AI技术平台为一体的集成电路科技企业,芯海科技拥有模拟信号链、MCU、AIoT等多条业务线,且近年来不断开拓创新,产品应用范围从高端消费电子成功扩展到计算机、汽车、工业、大健康等多个细分市场。
2024年,随着AI技术从云端向边缘设备、终端设备延伸,公司围绕“云边端”协同和落地,与下游生态深度绑定,为垂直场景提供“芯片+算法+数据”全栈方案,已取得多项突破,业务生态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方向迈进。
在云端领域,芯海科技通过自建的大数据平台+OKOK APP,结合多种自研SOC/模拟前端芯片和算法,打通高端健康设备、消费电子等终端产品,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健康检测和管理服务,并利用AI技术构建慢病预测和健康管理的AI数据化平台,助力用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边缘端领域,芯海科技推出轻量级edge BMC管理芯片,帮助客户实现对边缘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快速修复,有效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目前,已有多款搭载edge BMC管理芯片的边缘设备产品实现量产。
在终端应用领域,芯海科技与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AI PC等AI新型应用领域客户展开合作,推动智能技术在更多场景的落地应用。以AI PC为例,公司推出EC芯片凭借“高性能、高安全、高算力”的独特优势,已实现大规模量产。2025年2月,荣耀发布“荣耀MagicBook Pro 14系列”新品,其上便搭载了芯海E2010芯片,为PC行业AI重构升级赋能。
我国当前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但进口依赖度高、自给率亟待提升,近年来政策多方扶植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业国产化进程显著提速。同时,AI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高性能芯片的需求与日俱增,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分析人士指出,芯海科技深耕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有望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及市场需求扩张的双重利好,加速实现“万物智联”战略目标,促进自身业绩长效提振,并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价值回报。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