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佘小文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景正华)为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居民和青少年了解新中国雷达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红色电波文化,3月26日,南京市鼓楼区挹江门街道模范西路社区以2025年“4·23”世界读书日暨鼓楼区“百姓原创朗读者”系列活动为契机,开展科技游学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传红色电波,启创新梦想。红色电波馆名誉馆长梁嘉璋、专家讲师团成员叶渭川,国家图书馆原研究员申晓亭,鼓楼开放大学书记、校长叶庆桃,古平岗小学副校长张春荣,挹江门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主任钱婧,模范西路社区书记刘艳,以及鼓楼老年开放大学学员、古平岗小学师生等参加活动。
“2017年,鼓楼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区教育局、鼓楼开放大学创办‘百姓原创朗读者’终身学习品牌。”活动伊始,“百姓原创朗读者”带队老师、鼓楼开放大学讲师陆文杰介绍活动情况,今年,系列活动以“数智韵律 声动未来”为主题,将重点呈现科技与艺术的交融,搭建科技与人文对话的桥梁。
红色记忆解码科技基因。现场,中国雷达创始人、十四所第一任所长、原电子工业部副部长申仲义的胞妹申晓亭向模范西路社区红色电波馆捐赠《申仲义纪念文集》,再添一份珍贵的馆藏。
活动中,叶渭川介绍红色电波与十四所的发展,讲解中国雷达事业的起源,并重点介绍申仲义、张直中、王小谟、张光义、贲德等作出重要贡献的一代代人,用鲜活案例串联起我国雷达技术发展的峥嵘岁月。
“由于用眼过度,张光义的眼睛视力很低,但为了祖国雷达事业的发展,他戴着一副1550度的近视眼镜,孜孜不倦地工作和学习,用他的近视眼换来祖国的‘千里眼’……”叶渭川生动的讲解,让大家肃然起敬。
“叶爷爷的生动讲解,让我看到了院士们为国家科技发展前赴后继、坚持不懈的精神。”古平岗小学五年级同学石晓雅说,“看到红色电波馆里的各种物件,我感到很震撼,接下来会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活动是鼓楼区“百姓原创朗读者”系列活动的生动实践,不仅激发了居民对科技的热爱,也点燃了青少年的科技强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