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国家文物局
没有花纹、没有图案
却依旧高级感满满
烧制几乎等于“开盲盒”
却烧出这一抹绝美中国红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清乾隆钧红釉瓶
(顺便来场“五彩斑斓的红”色感大挑战)
这一抹绝美中国红 高级感满满
撇口,长颈
鼓腹向下内收,圈足
通体施釉,附金属底座
没有过多的花纹、图案装饰
却依旧高级感满满!
“美丽秘籍”就是
这一抹绝美中国红
这抹红有个大气的名字——钧红
钧红釉因创烧自
宋代河南禹州钧窑而得名
釉层较厚,两次烧成
有开片和流釉现象
开片, 瓷器釉面的自然开裂现象。 流釉,釉 料在高温下熔化并沿着器物表面流动,形成 特定的花纹或痕迹。
发展至乾隆盛世
钧红釉料配制时
还会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
碾成粉末,加进釉料
乾隆皇帝曾用一首《赏钧红》
表达钧红瓷器之美: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 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清乾隆·钧红釉瓷胆瓶,顺德博物馆藏。更神奇的是
烧制钧红釉时
还常常出现红、蓝、紫三色 互相交错的绝美釉色
釉面在瓷器上流淌
仿佛被风吹散的晚霞
△左为清乾隆·钧红釉胆式瓷瓶,右为清乾隆·仿钧红釉双耳 瓷瓶,均为南京博物院藏。△北京国贸CBD商务区的晚霞。釉料配比不够精确
烧钧红釉=“开盲盒”?
为何会出现红、蓝、紫三色
互相交错的釉色?
这是因为烧制钧红釉
几乎等于“开盲盒”
钧红釉是铜红釉的一种
主要着色剂是氧化铜
在还原气氛中烧造而成
但由于当时的釉料配比不够精确
除了铜以外
还混杂了其他金属氧化物
这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
便会导致
釉色呈现出红中带紫、红中带蓝的色调
此外
流釉现象进一步丰富釉色的变化
△从左到右依次为:清乾隆·景德镇窑钧红釉海棠式花觚,上 海博物馆藏;清雍正·景德镇窑钧红釉缸,上海博物馆藏;清 乾隆·窑变釉石榴尊,河北博物院藏。
虽然烧制钧红釉几乎等于“开盲盒”
但在清朝中后期
钧红釉已经能相对稳定地
输出“纯色皮肤”了
这其中, 著名督陶官唐英功劳不小
唐英管理景德镇御窑厂前后二十余年
致力于制瓷工艺的研究
推动了瓷艺的仿古、创新
钧釉红、玫瑰紫等
都是唐英仿制的钧窑颜色
在多次试验下
还新得了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颜色
△清乾隆·窑变釉梅瓶,故宫博物院藏。窑变釉,清雍正时期 仿宋代钧窑釉色衍生出来的新品种。雍正十三年(1735),唐英在《陶成纪事碑》 中道出:“钧釉,仿内发旧器……新得新 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
色感大挑战!
“五彩斑斓的红”你能分清吗?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这100多年间
红釉瓷器百花齐放、不断推陈出新
红釉的“红”
也被细分成 “五彩斑斓的红”
除了“钧红”,还有
郎窑红、霁红、豇豆红、珊瑚红
胭脂红、盖雪红、窑变红、金红
年窑红、洋红、蔷薇红、玫瑰红
仿朱漆、仿剔红 … …
来场色感大挑战
看你能分清几个“五彩斑斓的红”?
釉色红润有光泽
犹如婴孩红扑扑的脸蛋
神似美人醉酒后涌上的红晕
它的色号是________
△清康熙·豇豆红釉锥刻团螭纹太白尊,南京博物院藏。釉色娇嫩欲滴、色调鲜艳
远远看
就像一个熟透了的大苹果
它的色号是________
△清雍正款胭脂红釉罐,广东省博物馆藏。釉色深沉又有光泽
有一种宝石的质感
如雨雪初霁红霞漫天
它的色号是________
△清·乾隆款霁红瓷瓶,开封市博物馆藏。釉色浓稠 色彩鲜艳
于深红中可见不规则牛毛纹
“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
它的色号是________
△清·郎窑红筒式瓶,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从钧红釉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红 中国人早把红色刻进DNA里
这一抹绝美中国红
既是跨越时空的文化链接
也是传承千年的中式顶级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