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作者幼时(10个月大)与父母在北海公园
60年代,父母带作者和表兄在九龙壁前留影
70年代,作者与表兄弟们在北海公园合影
▌潘璠(北京)
旧时,北海是京城内著名的一处皇家园林。北海成为公园后,也就成为老百姓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我今年六十有八,要是虚两岁的话,就快到古稀之年了。老爸老妈曾告诉我,1957年的一个夏天,老爸和已有六个月身孕的老妈,到北海公园划船。其间,一条小鱼跃入船中,在将小鱼放生的同时,他们一合计,有道是“鲤鱼跳龙门”,这孩子就叫小龙吧!于是,我和北海公园的故事,就从那一天开始了。
当我开始记事以后,去得最多的公园就是北海,因为它是离家最近的公园。从出生到25岁之前,我一直住在后门桥(大名万宁桥)下的帽儿胡同里。出胡同西口由东向西,坐一站7路无轨电车,就到了北海公园的北门。如果沿什刹海溜达过去,不到10分钟就到了。现在,我住在西城车公庄附近,坐107路,没几站又到了北海北门。所以,这公园真像咱家的“后花园”一样,说去就去。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公园北门里的水闸。看着流水从北海幼儿园方向哗哗流下,我能趴在那里看很长时间都不走。再往后,除了父母带着我去,有时还和表兄弟们一起去,和各个时期的同学结伴去……从西北方向五龙亭、九龙壁、静心斋,到东南方向的画舫斋、濠濮间、琼华岛、白塔,都是我们常去的好地方。
刚上小学不久,我加入了少先队。我还曾戴着红领巾,参观了北海东岸的“少年水电站”,那是我人生中最早的科学启蒙。由水电站向南不远的琼华岛上,有一个黑黝黝的山洞,那是我们觉得非常神秘的一个地方,小伙伴们钻进去后常在里面大喊大叫。在全国乒乓球热的时候,公园西北角的一处古建内还建有石砌的球台,我和发小们常来这里打乒乓球。
当年,我和父母逛北海时少不了要划船。那时还没有脚踏船和机械船,划船就是划有船桨的手划船。我上小学时就学会了正划、倒划、双手划、单手划、单双手配合转向划。初中毕业时,全班同学也和老师一起来北海划船。恢复高考后我考上了大学,全班同学也曾到北海划船,边划船边放声歌唱。
北海是《祖国的花朵》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诞生地。虽然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早已过了“花朵”的年龄,但也是正青春的时刻,我们也会跟着唱这首歌。那时,改革开放已经拉开大幕,许多外国歌曲传入中国,并风靡全国。印尼民歌《划船曲》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就边划船边唱“划呀划呀,快快地划呀”,当时真觉得非常惬意和快乐。
大学期间,我们班根据叶剑英元帅的七言律诗《八十书怀》而创作的歌曲,拿了全校歌咏比赛第一名。排练时,我用当时还很新鲜的“一块砖”录音机,录下了同学们演唱的全过程。全班到北海划船的那天,我拿出“一块砖”,放了这首气势磅礴的歌曲。同学们听到自己的歌声从“一块砖”中奔涌而出,都非常惊喜。当时,夕阳西下,琼华岛、白塔都被笼罩在落日余晖之下,与歌中“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歌词恰好形成映衬。
北海公园的精彩之处就是园中园,如静心斋、濠濮间、画舫斋。园内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老妈当年就对这些精致的园中园情有独钟,我陪她逛北海时总少不了到园里逛一逛、坐一坐。近年来,我和老伴儿逛北海时,一个保留项目,也是逛一逛这些园中园。
我去得最多是画舫斋。初中毕业后,我读的技校,全称叫北京市工艺美术技工学校。在校时除了学技术,也学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如工笔重彩。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成立,副会长任帅英是我们人物画老师任梦龙的父亲;副会长俞致贞是我们花鸟画老师高宗水的恩师。画会成立前,北京美协在画舫斋举办了北京市工笔重彩画展。画展中少不了我们老师们的大作。我们像过节一样,纷纷奔走相告,前去捧场。
除了这次工笔重彩画展,从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前期,北海公园画舫斋内还常举办各类美术展览,如星星画展、无名画展等。这些画展上展出的画作关注现实,针砭时弊,在社会上颇具影响力。我在上学以及工作后,对这些画展也都是一次不落。
在北海公园里不仅可以观景荡舟、赏画品诗,也能享受美味佳肴。小时候逛北海,常来根冰棍,来瓶冰汽水或者来串糖葫芦。玩的时间长了,父母就带我正儿八经地撮一顿。记忆中,公园内的餐馆不止一处,但延续几十年,连大名都没变的,就属仿膳饭庄了。
作为以宫廷御膳为特色的百年老店,仿膳也是公园的一块金字招牌。难能可贵的是,它并非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普通百姓可望而不可即。我参加工作后不久,部门的全体人员就曾到仿膳就餐。十几个人在一个包间里吃到肚歪,均摊下来,每人只花了50多元钱。10年前,我和老伴儿在网上团购了仿膳99元的双人餐。在高大宽敞、金碧辉煌的大厅内享受美食,人均半百就能做到。
2020年,北京有关部门发放消费券,凭券到指定商家消费,可以享受减半的优惠,仿膳饭庄就在指定商家之列。此时,仿膳已经从琼华岛搬到了北海的西北岸,餐厅同样的大气,菜品同样的精致。我和老伴儿买了一张消费券,只花费120元,就吃到了价值二百多元的经典菜品:酱爆肥牛、香菇油菜、咸水鸭以及小窝头等。
如今,我依然和北海同在一条大街——平安大街上,北海依然是咱家的“后花园”。我和北海公园的故事,还会续写新的篇章。
活动启事
文字作品征稿邮箱:
beihaigongyuan100@126.com
邮件主题注明“我与北海公园的故事(征文)”字样,邮件正文注明作者姓名、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等,且稿件署名作者只能保留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