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春季是畜禽养殖的关键时期,气温回升、天气多变、湿度增加,容易引发各类疾病和管理问题。为确保畜禽健康生长,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北京市畜牧总站专家提供一份超实用畜禽“养生”指南,@养殖户朋友,快快收藏吧。
温度与通风管理
一是防寒保温。春季早晚温差大,需加固圈舍门窗,及时修补漏风处。幼畜禽(如雏鸡、仔猪、羔羊)对温度敏感,必要时使用保温设备维持适宜温度。地面铺设干燥垫料防止冷应激。
二是合理通风。春季湿度增高,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易积聚,需定时通风换气,但避免“贼风”直吹畜禽。采用“分段通风”,中午气温较高时开窗,早晚适当关闭。
疫病防控措施
一是做好疫苗接种。春季是禽流感、口蹄疫、猪瘟和新城疫等疫病高发期,需按免疫程序及时补免。
二是加强疫病监测。密切关注畜禽健康状况,观察畜禽的采食、饮水、精神状态和粪便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隔离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防止疫病扩散蔓延。
三是严格消毒灭源。春季雨水增多,温湿度适宜,细菌繁殖速度快,容易导致畜禽发病。需做好养殖场区、圈舍、用具和车辆等的消毒。加强对进出人员、车辆和物资的消毒管理,防止外来疫病传入,对病死畜禽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饲料与营养管理
一是合理调整饲料配方。春季畜禽代谢旺盛,需提高饲料能量和蛋白质比例(如增加玉米、豆粕用量)。补充维生素(如维生素A、E)和矿物质(钙、磷、硒),增强抗病力。
二是青绿饲料的适量投喂。春季青草、蔬菜等青绿饲料逐渐增多,可适量添加,以补充营养、调节胃肠功能。但需避免饲喂霉变或带露水的青饲料,防止腹泻,投喂时逐渐增加比例,避免消化紊乱。
三是注意饮水卫生。提供清洁温水(尤其是幼畜),定期清洗水槽,防止细菌滋生。
春季繁殖管理
一是发情观察。春季是动物发情的季节,要勤观察,综合运用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等技术,提高畜禽繁殖力和生产性能。
二是环境调控。精心调控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环境因素,为畜禽创造一个良好的繁殖环境。
三是幼畜禽管理。仔畜、雏禽抵抗力较弱,要特别注意保暖和卫生管理,预防消化道、呼吸道常见疾病。
特殊天气应对
一是大风沙尘天气防风沙。提前检查加固屋顶、围栏,控制门窗和通风口,防止沙尘进入圈舍,避免畜禽呼吸道感染。及时清理圈舍内积尘,防止沙尘混入饲料或饮水。
二是防范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检查屋顶是否牢固,彩钢瓦、塑料棚等易被冰雹击穿,需提前加固或覆盖草帘缓冲,检修电路和用电设备。露天散养畜禽(如放养鸡、羊)需提前赶回圈舍。在强对流天气灾害若圈舍受损,及时转移畜禽至安全区域,避免淋雨或二次伤害。
三是持续阴雨要防潮防霉。饲料储存间垫高并加盖防潮布,避免饲料受潮霉变(霉变饲料易导致畜禽中毒)。圈舍地面撒生石灰或木炭吸湿,减少湿度。通风与干燥利用间歇性停雨时段开窗通风,或使用机械排风扇强制换气。及时更换潮湿垫料,防止霉菌滋生。
春季畜禽养殖要注重细节管理,科学饲养,做好疫病防控,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情况,保障畜禽健康生长,提高生产效益。(供稿: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