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近日,我国首个聚焦贷后催收业务的国家级规范《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5年第4号)正式发布。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雨点")首席运营官曹蓓表示:“催收新规进一步厘清了催收的界限,长远来看,将推动整个行业从’粗放式’向‘合规化’转型。”
为积极响应《指引》工作要求,小雨点对公司贷后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以确保从制度管理、组织和架构、工作流程、第三方管理到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等各方面能够对《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到位。
小雨点通过组织架构设计与制度建设的双重保障,确保催收作业全流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多维度加强贷后催收自律管理。
组织架构层面,形成了贷后管理部、操作风险部和审计部“三驾马车”并行的管理模式。三个部门权责分明,共同对催收工作进行管理。同时,还设立了独立的信息安全岗和数据合规律师,涉岗人员需签署保密承诺书,确保催收工作的合规与安全。同时,公司常态化对相应岗位开展合规培训和专项法律宣导,确保将合规意识深植于催收工作全流程。
管理控制层面,小雨点设计了覆盖执行、监督到审计的"三层风险管理框架"。第一层操作层,由贷后管理部负责日常催收工作。催收作业流程严格执行包括但不限于人员管理、作业流程、绩效考核等10余项核心制度。其中,绩效评估体系突破传统单一业绩导向,将合规催收、信息安全、投诉处理等指标纳入综合考评;第二层监督层,由操作风险管理部实施《质检管理制度》。通过AI质检、录音抽检、投诉溯源等数字化手段对催收作业进行全流程监督;第三层审计层,由内部审计部依据《内部审计章程》开展定期审计,确保制度执行穿透到每个作业节点。
针对第三方委外催收业务,小雨点建立多重保障机制,从准入阶段的资质审查、分级名单管理,到合作中的智能合约约束、双加密信息保护,再到动态监督体系等,形成完整管理闭环。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行业痛点““催收业务转包”问题,小雨点在与第三方催收机构签订合同时,明确禁止第三方机构将催收业务转包或二次分包,如需分包需经小雨点书面同意。
根据《指引》要求,小雨点禁止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进行催收作业(除非双方另有约定),且每日对同一债务人的语音催收不得超过3次,现场催收不得超过1次。催收人员不得进入债务人的私人住宅或办公区域,不得向联系人透露债务人的欠款信息。
依托自主研发的“慧听”系统,小雨点已实现"技术+管理"的双重防控,依托AI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贷后外呼实施7*24小时全流程监测,精准识别违规话术、敏感信息泄露等风险,准确率达98%。系统上线以来,已累计排查外呼记录超50万条,推动投诉率下降35%,在优化服务规范性的同时,为消费者保护加筑了坚固的“数字防护墙”。(经济日报记者 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