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守好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

转自:草原云

“要坚持勤俭建军,科学配置国防资源投向投量,提高经费使用精准度和效费比。”近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重要讲话,在武警内蒙古总队通辽支队引发热烈反响。

微党课上,官兵分享勤俭节约的故事。(资料图)

“勤俭建军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我们要传承好、发扬好!”3月24日,走进武警内蒙古总队通辽支队机动大队会议室,一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教育正在进行。教导员周兵通过数据对比、案例分析,为官兵们讲述我军勤俭建军的优良传统。

勤俭节约,重在行动,贵在坚持。自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提高军队建设质量效益的措施》后,该支队将勤俭节约作为加强作风建设、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抓手,官兵人人学传统、尚美德、讲勤俭、当先锋,支队上下掀起了勤俭建军的新风尚。

制度筑基,扎紧节约“铁篱笆”

走进武警内蒙古总队通辽支队机关办公楼,“随手关灯一小时可省电0.5度”的提示牌随处可见。

节约用电的提示随处可见。(资料图)

该支队党委班子带头践行“过紧日子”要求,建立“三位一体”管控体系:制定《“我爱我家、以队为家”精细化营区建设活动方案》,细化6类44项工作清单,逐项抓落实;成立由支队常委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全程跟进、全面指导;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四不两直”、季度考核范畴,定期通报讲评。“过去觉得节约就是少花钱,现在才明白科学管理才是关键。”保障处处长王明介绍道,通过精细管理、精准施策、精确问责,官兵节约意识、勤俭精神有了明显提高。

点滴养成,官兵争当"好管家"

“这个旧轮胎改的战术掩体,既实用又省钱!”训练场上,中士张贲展示着班排自主设计的训练器材。在该支队,“变废为宝”已经成为官兵共识,官兵累计改造废旧物资百余件,节余经费超万元。该支队还充分发挥“五小工”作用,坚持做到“小修不求人,大修少花钱”,把节约观念贯穿于生活点滴中。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资料图)

炊事班的故事更显温情,通过精准计算训练强度、动态调整食谱结构,将食材损耗控制在1%以内。战士们自发成立“帮厨监督岗”,从淘米水浇菜到油污回收,每个环节都精细把控。“看着泔水桶越来越空,心里特别踏实。”司务长陈明算了一笔账,仅“光盘行动”一项,每年就能节约粮食450公斤,相当于一个中队2个月的口粮。

战训耦合,激发打赢"新动能"

“唉,这架无人机又报销了,这要是实飞,损耗得多大啊。”正在组织无人机模拟训练的特战队员感慨道。原来,该支队通过合理运用模拟化训练系统,发挥专修室效能,在降低训练损耗的同时,大大提升了训练效率。他们还坚持在演习中全部使用电子沙盘,无纸化文书,节约图纸耗材费用万余元……这些来自演训一线的创新实践,正是该支队将节约理念向战斗力聚焦的生动写照。“现代战争打的是保障体系,节约的本质是提高资源使用效能。”参谋长王永达在分析会上强调。因此,支队还建立起“消耗——效益”评估模型,将节约成效纳入战斗力指数考核,推动“省”与“战”深度融合,降成本不降战斗力。

精神传承,铸就强军"传家宝"

在组织的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专题教育中,一张泛黄的《节约公约》格外醒目。这是1952年入朝作战前夕,先辈们立下的誓言:“省下一发子弹多消灭一个敌人,节约一口炒面多坚持一天战斗”。

如今,新一代官兵续写着新的篇章:野外驻训时用石块代替水泥修筑工事,循环利用生活用水,精心保养武器装备,延长其使用寿命……这种传承,在“红肩章”小分队的讲述中愈发鲜活。中士张浩在微党课中动情地说:“当年上甘岭阵地传着吃一个苹果,今天我们要让节约精神在强军路上永放光芒。”部队广泛开展“红色记忆里的节约智慧”主题活动,组织官兵探访老红军、整理战地日记,将艰苦奋斗的传统注入新时代军人血脉。

从机关到基层,从营区到战场,勤俭节约已成为武警内蒙古总队通辽支队的精神标识。正如该支队政委柳春普在主题教育党课中所言:“我们不仅节约了物资经费,更是在培育克敌制胜的精神利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艘满载光荣传统的战舰,正以勤俭为帆,向着打赢未来战争的目标破浪前行。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安寅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守好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