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让生命告别更显时代温度

图一:殡仪服务中心的候灰厅与火化厅连为一体。

图二:设在候灰厅的图书角和咖啡屋。

■本报记者 余知都 文/摄

  殡葬行业是社会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每个人的“身后事”,它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追思与敬意,关乎着每一个家庭的情感慰藉。但提起殡葬行业,不少人依然讳莫如深,尤其在长辈眼里,从事殡葬服务似乎成为“不受待见”的职业。又到一年清明时,《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走访湖南省多个殡仪馆和陵园墓地,惊喜地发现,一系列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和满意度的殡葬消费新场景、新范式悄然兴起。

候灰室里看书喝咖啡

  3月23日早晨6时许,晨曦微露,天空开始泛起一丝柔和的曙光,地处湖南省湘潭县杨嘉桥镇的湖南湘水缘圆满人生殡仪服务中心忙碌了起来。6时30分,在该中心圆满十五厅,95岁高龄的湘潭火车站离休职工毛先生的出殡礼仪正在举行,亲属最后目睹老人遗容,工作人员进行封棺,礼仪人员缓步推动灵柩来到火化车间,亲属和宾朋随行一道送别。送完父亲最后一程,年近六旬的女儿毛女士抹了抹眼泪,在候灰厅找了个地方落座,工作人员随即送来一杯热茶和一张面纸。

  “这里的服务很暖心,减轻了我们对父亲的离别之痛,只是有太多对父亲的不舍。”毛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殡仪服务中心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让自己能以更平和温暖的心态对待父亲的离世。

  记者在现场看到,火化车间与候灰厅连为一体,只以一扇电动门隔开。候灰厅天花板是蓝天白云图案的设计,轻柔的音乐弥漫整个大厅,大厅里除了舒适的沙发,还有按摩椅、图书角、咖啡和茶点。为了打发等候时间,亲属们可以围坐在一起聊天喝茶,也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喝咖啡。“等待的过程往往显得格外漫长,内心充斥着焦急与不适,这时候环境的营造尤其重要。”殡仪服务中心负责人袁扩军介绍说,之所以把候灰厅设计成咖啡厅,就是为了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氛围。

  据了解,该中心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先后获得6项发明实用专利,整个火化过程无烟、无尘、无味。记者随火化工来到火化车间,但见车间干净整洁,没有一丝气味。“我们还鼓励在遗体火化过程中,亲属在操作间内全程陪同。”袁扩军说。

  在这里,记者还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悼念厅。每个悼念厅设计成两层楼的小屋,屋后有接待来宾的客厅、卫生间及淋浴间等,楼上有活动室及2到4间客房,使得整个治丧过程都能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内进行,在有效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还为亲属提供了饮食起居的便捷配套功能,改变了传统治丧模式人们身心俱疲的感受。

  悼念厅一改以往传统治丧场地的黑白灰色调,运用鲜活的仿真暖色调,让去世的亲人在花卉簇拥中安详地长眠,营造出对逝者的无限思念和对生命的无限感恩。

多元生态葬式破解墓地“围城”

  3月22日上午,风和日丽,记者驱车来到长沙潇湘陵园管理处,停车后随着祭扫人流进入园区,陵园入口不远处“创新生态殡葬,引领绿色发展”的标语引起了记者注意。陵园管理处主任李扬波告诉记者,为打造殡葬新生态,特意推出了忆亲园、八仙生态园双园生态殡葬园区,通过节地环保的生态葬式与人文景观的深度融合,为城市提供一处兼具生态价值与情感关怀的生命纪念空间。

  李扬波介绍说,生态殡葬也称“绿色殡葬”,是一种将骨灰直接葬入树下或草坪中的新型葬法。绿色安葬象征着生命长绿、精神永存,也符合人们“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现在,接受生态殡葬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老人会带子女前来咨询,并嘱咐子女要对其死后进行生态安葬。”

  记者来到忆亲园,该园占地1271平方米,规划有花坛葬、草坪葬、树葬、壁葬、撒散葬、节地艺术葬六大生态葬式,总计363座生态葬位。记者注意到,节地艺术葬设计造型各异、简洁明了。而对面的八仙生态园占地约380平方米,共计274座葬位,其中,花坛葬76座、壁葬146座、草坪葬52座。据介绍,这些葬位平均占地不足0.1平方米,土地利用率较传统墓地提升超80%,采用无碑化设计与可降解骨灰容器,实现自然循环。

  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内通过四季花卉、艺术雕塑、亲情语录墙等元素,打造了“一步一景”的沉浸式纪念空间。家属可参与树木养护、花坛种植,将追思转化为生命延续行动,传递“厚养薄葬”的文明理念。

  “我父亲非常重视环保,生前就一直给我们科普生态葬能够节约土地。这次为父亲实行草坪葬,也是完成了他的遗愿。”前来给父亲进行草坪葬的李先生如是说。

“思怀小屋”保护个人隐私

  地处长沙县安沙镇的湖南唐人万寿园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经营公墓的殡葬单位。3月22日一早,年近七旬的长沙市民杨阿姨来到湖南唐人万寿园有限责任公司,准备为其离世的丈夫购买一块墓地进行安葬。客户经理易青柔声细语地把杨阿姨和家人请进“思怀小屋”,耐心倾听杨阿姨的需求后,结合其家庭情况和文化背景,初步提供了个性化的殡葬服务执行方案。在征得杨阿姨及其亲属同意后,公司服务团队着手精心策划、布置、执行骨灰告别仪式,并融入逝者生前喜好元素,让告别更具温情与纪念意义。

  记者注意到,公司接待大厅里摆放着不少小桌,供工作人员与丧属商谈治丧事宜。而在大厅的一角,设有3间“思怀小屋”。公司负责人刘铁军告诉记者,设立“思怀小屋”的初衷是保护丧属的隐私,以及提供一个更加安静的场景供丧属之间交流、商量具体治丧事宜。

  为进一步加大便民惠民政策,唐人万寿园在长沙市社区设置了便民办事服务处,实现长沙市内5区全覆盖,方便市民就近办理相关手续。此外,开设有社区到园区的“孝心直通车”,每天上午、下午均有车辆免费接送客户到园区祭扫。清明祭扫高峰期间,每日安排“孝心直通车”接送超300趟,既方便了市民出行祭扫,同时也缓解了清明祭扫高峰期的交通压力。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方便丧属进入园区后快速找到亲人的位置,公司在园区门口和业务大厅及墓区设置了便民服务点,提供祭扫服务专门的礼宾车和专业团队,引领和服务好来园祭扫的市民。同时,推出包含老花镜、孝心垫、雨伞、轮椅等10余项服务举措,为市民祭扫提供便利。

  “推动殡葬行业在新场景下的服务升级,核心就是保障消费者权益,让殡葬服务回归‘以人为本’,让生命告别既有文化传承又显时代温度。”湖南省殡葬协会秘书长秦友波如是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让生命告别更显时代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