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隆隆……”
现代大厦内,施工声再次响起,打破了这栋31层商住混合楼宇电梯改造工程,因费用分摊问题持续近半年的僵局。
“真想不到,这么快就能解决!”居民叶亚萍感叹道。
快!达成费用分摊方案的第二天,改造工程就重新启动。
快!原本需要数月走完的诉讼程序,压缩到一次现场调解,各方心悦诚服。
那是一场持续3小时的“沉浸式对话”。一边是大厦管理单位,一边是居民代表,一边是低层商户。“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坐镇”,问情、释法、说理。“如今,改造完成了,大家都很满意!”叶亚萍说。
以前遇到纠纷不知道找谁解决,现在家门口就有“三官一律”来帮忙——在重庆市渝中区,“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活动已开展整整一年。通过推动政法资源常态化地向基层下沉、向网格前置、向矛盾纠纷产生链的前端延伸,打通满足群众法治需求“最后一米”,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夯实辖区平安法治建设根基,为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提供了新解法。
以“专业”化纠纷
重庆“母城”渝中区,流动人口多、打卡游客多、商务楼宇多、老旧小区多,社会结构复杂,平安稳定工作任务艰巨。
地处大坪街道马家堡社区的现代大厦,三部电梯均因使用年限过长出现零件老化,需要经常停运整修。由于大厦两家管理公司对1-5层商用电梯的权责各执一词,改造工程时断时续,一度停滞。“踢皮球”式的扯皮,让住在高层的248户居民苦不堪言。
2024年,渝中区创设“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由区委政法委牵头,会同政法单位、信访、消防、法学会等成员单位,推动以“三官一律”为主体的政法力量下沉社区网格。在79个社区“一对一”配备“三官一律”316人,全面覆盖879个网格;选配法治副校长179名,覆盖131所校园;适时调配信访干部、法学法律工作者和消防员开展相关工作。
明确下沉主体、配强下沉力量,矛头直指矛盾纠纷背后的基层治理专业能力不足。
2024年4月17日,马家堡社区会议室。社区专属“三官一律”与当事各方围坐一堂,聆听大家的诉求。
老旧电梯改造,事关居民出行和人身安全。
检察官展示行政监督案例:某物业公司因拖延维保被列入失信名单。
法官现场播放同类案件庭审录像:“大家想想被困电梯里的滋味!”
民警拿出近年电梯事故大数据:“安全账比经济账更要紧!”
律师翻开梳理好的物权法条款逐条解析。
……
以“专业”化纠纷,在渝中区已成常态。据统计,自2024年3月启动首个“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以来,截至2024年底,当地政法平安战线已累计开展活动900余场,下沉力量6000余人次,接待群众2.4万余人次,排查矛盾纠纷7.2万件,化解率达99.78%。
以“精准”促平安
“要不是上次你们来得及时,”70多岁的张长发攥着民警杨晓波的手,“我这养老钱可就打了水漂喽!”
2024年9月18日上午,上清寺曾家岩社区广场,“三官一律”团队被居民们团团围住,一场网格接待日专场活动正在进行,主题是“反诈”。
“涉钱信息勿轻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活动现场,张大爷的经历成了剖析骗局的“活教材”。
原来,老人此前遭遇了冒充银行客服的诈骗,对方要求其转账至“安全账户”。正要转账时,被上门走访的民警杨晓波、律师刘行撞个正着。他们及时制止了张大爷转账,并协助其安装反诈App、绑定了紧急联系人。
在渝中区,网格接待日活动涵盖了定期集中接待,在每个月第三个星期三,组织“三官一律”面对面接待群众;针对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小区、市场,设立最小调解单元,开展日常轮值接待;送法进校园、进园区、进楼宇、进社区,开展专题专场接待。
同时,聚焦高频热点,梳理出宣传宣讲、法律咨询、风险排查、矛盾调解4项共性服务事项以及29项个性服务事项。
打造接待场景、厘清服务清单,也就回答了“怎么下沉”“下沉干什么”的问题。
以常态化开展网格接待日为契机,曾家岩社区构建“警格+网格+法律顾问”联动机制,成功拦截多起潜在诈骗;培育20名“法律明白人”,形成“专业+群众”双轨调解体系。2024年,该社区电信诈骗案件同比下降20%,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100%,成功创评全区“平安社区”。
精准“下沉”,助推平安报表提档进位。2024年,渝中区平安报表提档进位,入室盗窃、九类街面警情、扒窃、盗窃机动车、电诈案件、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分别同比下降64.34%、34.39%、57.7%、55.13%、11.13%、33.3%。
以“闭环”办“微事”
2024年11月22日,渝中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与居民单桂敏撑着伞,站在轨道九号线富华路2号出站口附近比划着:“这个位置,既不影响行车视线,又能让游客一眼瞧见。”眼看红岩革命纪念馆导路牌选址敲定,单桂敏和几名围观游客都竖起了大拇指。
时间回到此前一个月。
“外地游客走出这个站,跟迷了路似的!”化龙桥街道李子坝社区“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现场,单桂敏向“三官一律”反映:“从出站口走到红岩革命纪念馆明明只有800米距离,我却经常遇到游客问路,就因为没有行人指引标志。”
单桂敏的建议现场被“接单”民警记录在案。情况上报后,渝中区交巡警支队发现在人行道增设指引标志并不在职责范围。支队向区“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专班反映,并建议与区城管部门对接。专班立即联系城管部门,召开协调会,并先后三次共同前往现场查勘选址。
“下沉”之后怎么办?渝中区的解法是问题事项“全流程闭环”办理。
受理渠道方面,线下,通过网格接待日、服务专线等收集问题;线上,引导群众通过“渝中政法之声”微信公众号留言,实现问题反映“一键直达”。
“而问题办理就好比医生看病。”网格接待日专班相关负责人说,职责明确、边界清晰的问题当场开“处方”,“疑难杂症”专家会诊、协同作战,重大事项还有专班兜底。
做好销号办结,渝中区特别注重动态回复,每月还会按不低于30%的比例,对已办结问题事项进行抽查回访。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群众诉求2987件,办结率达99.06%。
“下一步,全区政法平安战线将持续迭代升级‘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制度机制,进一步精准对接企业群众法治需求,优化服务清单、完善办理机制、强化数字赋能,推动问题事项闭环办理,让更高水平的平安渝中法治渝中以人民群众可见、可触、可感的方式实现。”渝中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