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据艾瑞咨询报告,2023年即时配送行业规模约为3410亿元,相较2018年的1168亿元增长显著,五年间复合增速高达23.9%。同时,艾瑞咨询预计,2025 年即时配送订单量和第三方配送订单量分别为795 亿单、163 亿单,第三方配送渗透率有望从2018 年的13.6%提升至20.5%,即时配送行业将迎来新机遇。
作为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第一股”顺丰同城,自2019年正式独立公司化运营以来,不断挖掘服务上限,用“专业、有温度”的服务导向不断强化实力壁垒。 在从“送餐饮到送万物”的六年间,不断响应消费新需求、细化全场景服务模式,完成从效率工具到智能基建的升级,从顺丰同城的六年发展,可以探究中国即时零售整体大盘的发展方向和消费习惯的转变。
做“万物到家”的基础设施,扩大“即时零售”覆盖面
六年来,人们的消费习惯向“即需即买、即点即送”方向不断演化,过往以天为单位的物流配送周期进一步缩短,“线上下单,1小时或半小时内送达”应用的场景和频次越来越高,其服务范畴也从餐饮扩充到万物。顺丰同城凭借深入全场景定制化的服务模式,不断构建和完善新消费的“基础设施”。
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即点即得”实现“即时满足”,顺丰同城精细化的场景服务功不可没。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顺丰同城商超百货单量同比增长超180%;情人节当天,鲜花单量环比前日激增10倍以上。这背后是顺丰同城对节日场景的深入考量,比如要求骑士运送中避开颠簸路段、注意鲜花精致保鲜等,来保障节日礼赠的仪式感。据悉,面对更高的需求预期,顺丰同城还推出奢侈品专送等服务,对保障链路进一步升级,包括配送全程监控、专人服务监督、强制面签交付、100%赔付服务等。
即时配送也在不断助推“非遗游”“落地买,松弛游”等文旅新消费场景“上新”,春节期间,顺丰同城在新疆阿勒泰、西藏林芝、广东潮州多个“非遗年味游”热门地区单量同比实现数倍增长。
此外,顺丰同城还在不断探索即时配送在整个物流体系里的定位,加强与顺丰速运及其他传统快递物流的融通协同,以“最后一公里”服务嵌入“收件”、“半日达”等多元转运和上门揽派环节,在电商大促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弹性运力优势,更加印证了顺丰同城在全场景的时效革命。
作为即配行业全场景布局的“头号玩家”,顺丰同城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正在反哺其业务进入更多元的品类和领域,也意味着只要新消费的场景没有见底,即时配送行业的潜力仍然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夯实科技基建,贯彻以人为本
过去六年,即时配送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等“新基建”共同成长,除去自身业务的求新求变外,科技力量的加持也为顺丰同城的“进化”注入了强力的动能。
在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即时配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到,即配平台要勇于通过AI、大数据、区块链等新科技的运用进一步提质增效,其中无人机配送、自动配送车等也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六年来,顺丰同城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先的科研探索水平。
顺丰同城自研的CLS智能城市物流系统,让前端营销策略、骑手分布和调度、路线规划、接起意愿和补贴、到店等待时间和配送时间等因素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实现最优匹配,减轻骑手压力的同时也让履约能力更加稳定。顺丰同城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在节假日高峰期和恶劣天气等状况下,顺丰同城的时效达成率波动分别不超过1和3个百分点,3公里以内订单平均22分钟送达。
同时,无人机、无人车配送试点的步伐也越来越快,继2022年在深圳试点上线无人机急送服务后,2024年顺丰同城又在多个城市推进无人车配送试点与投产,并围绕“最后一公里”业务,重点探索无人车在同城接驳与网点集散的运营模式,这些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履约效率。
作为业内首批接入DeepSeek的平台,顺丰同城已经开始探索将大模型用于用户需求偏好分析、商户运营策略、智能客服问答、配送流程及运力调度管理等全流程。运营数字化和AI决策智能化将为企业降本增效、用户体验提升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技术赋能之外,即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仍然是骑手,即时配送的效率和质量,与骑手的福利待遇、关怀保障高度相关,行业内尤其是头部集团,更加注重骑手队伍的建设。 自2016年成立之时起,为全职骑手缴纳社保的同时,顺丰同城还设立“出工必保、诉求有道、作业有怀、获佣必达、科学安全生产”的全面机制。根据用工模式设置不同的方法,为每一位骑手购买保险,同时“线上+线下”安全培训不停、落实安全生产。业内率先推出的“委屈关怀金”,目前已为万余名骑士发放慰问金近两百万元。
原标题:从“送餐饮到送万物”,即时配送如何打造不可替代的消费“新基建”
栏目主编:张懿
来源:作者:文汇报 商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