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安徽新闻网
3月21日下午,2025徽商大会6个专场活动之一的徽商“出海”链接会率先举行。
大会“干货满满”,不仅有奇瑞、丰原、中鼎……这些先行者分享出海的经验,更有相关行业专家对当前出海形势进行分析解读。
这同时是一场“送礼包”的大会。安徽谋划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徽商出海工作措施和优惠政策,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正式发布。
先行者分享丰富经验
先行者摸着石头过河,蹚出来的宝贵经验,是这场大会最受期待的“干货”。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用8个字总结了奇瑞的出海经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产品进入某地市场,要充分做好准备调查、风险评估,做好四个开发,即针对海外当地的法规开发、适应性开发、竞争力开发和差异性开发。”尹同跃说。
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在泰国、巴西、匈牙利分别建有工厂,具有丰富的海外建厂经验。公司董事长李荣杰分享了建厂经验:重视尽职调查,比如,当地的政策法规、法律、消费市场、技术工种、工资待遇等了解清楚,建议聘请权威的咨询机构进行详细调查;重视投资合同的设计,要注意对不可抗力的约定,签订风险条款;充分尊重当地的风俗文化。
来自宣城宁国的中鼎通过海外并购,形成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研发、同步生产、同步配送的跨国经营布局。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全球首席执行官夏迎松透露:“很多海外企业由基金持有,基金到了一定的周期,必须退出,此时就是进行并购的好时机。”
政策礼包支持企业加速出海
“服务徽商根植安徽、拓展全球,是我们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会上,安徽省商务厅厅长孙东海说,今年,省商务厅会同省财政厅等部门,积极争取和统筹中央外经贸资金,加大省级支持力度,谋划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徽商出海的工作措施和优惠政策。
支持优势产业出海。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光伏储能、家电家居等我省优势产业,举办外向型产业对接活动,支持重点车企布局海外市场,推动光伏储能重点企业承接欧洲、东南亚、中东储能项目。对企业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前期费用、人员出访、工程保函、外派人员保险等给予支持。支持龙头企业举办“跨境电商走进产业带”专项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海外仓,全力打通特色产业出海“最后一公里”。
支持企业货物出海。通过打造新增长点、扩大中间品出口、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贸易本地化等措施,稳固外贸增长态势。发布200场国内外知名展会目录,对企业展位费、国际产品认证、国际商标注册等给予支持。
支持境外经贸园区。加快推进境外合作园区建设,积极创建中泰“两国双园”。出台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培育与认定办法,对主导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运营的安徽企业、中泰“两国双园”建设运营的企业、入驻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
丰富充实政策大礼包,将助力徽商安心、省心、放心出海。
强化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会上,相关专家分享的不同区域国家和地区法律政策、避险策略,让有出海意愿的徽商企业家对“出海”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徽商总会法律顾问团专家、环太平洋国际律师协会(IPBA)APEC委员会联席主席王正志举了一个案例:某电商企业在进军欧洲市场时,因违反《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被罚1200万欧元。王正志说,地方法律和政策风险,是决定出海成败的隐形门槛。
如何进行风险规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对外投资所所长武芳建议: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不应该单纯地为规避反倾销税等原因建立相关的组装、长期加工企业,而应根据进口国的具体规定,科学控制国产零部件的比重。确定投资国别后,应以扎根当地、长期经营为投资目标,深入挖掘当地潜力和市场机会,同时,与东道国本土企业开展合作,形成可持续的本土发展能力。
眼下,安徽组建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以“抱团”战法,服务企业走出去。这与武芳在发言中强调的“加强协同发展”不谋而合。
武芳将“协同”分为三个层面:强化与“走出去”中资企业客户或上下游伙伴的关系,紧跟中资企业投资和境外承包工程的步伐,提供配套服务;从一个企业单干一个项目,向多个企业联合拓展项目转变;与东道国及第三方国家企业合作,探索长期、安全的合作机制和业务模式。
(记者 彭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