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文淇:每个女孩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转自:中国妇女报

    人物简介:

    文淇,2003年出生于中国台湾,4岁随父母定居江苏苏州,目前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13年,她参演国内首部儿童公路电影《过山车》,正式踏入演艺圈。2015年,在民国悬疑剧《淑女之家》中崭露头角。代表作有电影《嘉年华》《血观音》,网剧《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电视剧《生活家》等。2025年,她主演的电影《想飞的女孩》入围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前不久,21岁的文淇与导演文晏、演员刘浩存等一起亮相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红毯,成为国内外影坛备受瞩目的新生代力量。早在14岁时,她便凭借在电影《嘉年华》中的出色表现,走进公众视野。她在银幕上诠释女性的命运,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深刻洞察力。作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学生,文淇不仅通过角色塑造探索女性面临的困境,还始终积极为女性议题发声,直言“每一个女孩都值得被看见”。这份对女性叙事的敏锐感知与强烈责任感,让她的表达既充满少年的锐气,又饱含成熟的思辨。近日,文淇接受了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的专访,分享她对表演、成长与女性力量的独到见解。以下是她的口述——

  ■ 口述:文淇   青年演员

  ■ 记录:熊维西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表演不仅是塑造角色,更是通过角色去触摸生活的本质”

  当我第一次读到《想飞的女孩》的剧本时,就被其中蕴含的个体悲哀、时代变迁以及整个家庭命运的悲剧所触动。此前,我与文晏导演在《嘉年华》中有过合作,她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位导演,更像是引领我在演艺道路上前行的恩师。所以,当她向我发出参与《想飞的女孩》项目的邀请时,即便那时我还未曾细读剧本,依旧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因为我满心期待着能与她再度携手。

  回想起《嘉年华》的拍摄经历,有一个镜头至今仍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当时我只有12岁,对于影片中的故事和两个女孩的遭遇理解尚浅。但《嘉年华》中的角色小米坐在梳妆镜前的那场戏,却让我感触至深:小米彼时正面临着一个足以改变自己命运的重大决定——通过性工作来解决当下的难题。她望着镜子里的自己,那模样分明还是个孩子。导演要求我在镜头中流下一滴泪,拍摄结束后,我却陷入了无法自制的痛哭,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当时我并不明白这种情绪的根源,然而多年之后再回首,我想或许在那一刻,我与小米这个角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共鸣。正是因为拍摄《嘉年华》的经历让我对表演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在《想飞的女孩》中,我更加注重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

  在拍摄《想飞的女孩》时,我一度难以理解姐妹之间那种被命运捆绑的复杂情感。毕竟作为独生子女,我缺乏切身的体验。但好在导演非常耐心,在拍摄期间,她多次与我深入探讨,从不同角度剖析这种情感的深度与矛盾。慢慢地,我开始理解并感受到导演想要通过影片传达的那种血浓于水的深厚姐妹情。在表演中,我努力将导演的期望融入角色,而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正是推动角色成长的关键力量。

  在我看来,《想飞的女孩》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成长并非那种完美的、精英式的,而是以一种极其惨痛的方式完成的蜕变。其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情节当属在海里的那一幕。方笛最后一次回头,映入眼帘的只有妹妹的一件红毛衣漂浮在水面上,而妹妹已不见踪迹。那一刻,她身处茫茫大海之中,显得那般无助与悲哀。方笛那一刻的绝望与自责,不仅是失去妹妹的痛苦,更包含了对自身无力改变命运的反思。我觉得这一瞬间就是成长具象化的体现,悲痛与成长就像双刃剑,同时刺入她的身体,这种冲击力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对于我来说,饰演方笛这个角色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方面,角色的气质要求成熟老练,绝不能流露出一丝稚嫩。毕竟她是一位在职场上历经摸爬滚打的女性,早已告别了年轻小女孩的阶段。为了贴合这种气质,我在表演时需要在神态、动作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方笛还是一名武术演员,对专业上的精度和强度有着极高的要求,这无疑对我的体力也是巨大的考验。在集训过程中,每天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从早到晚的武术动作反复练习,好在通过这个严格的训练,让我在姿态和形体上越发贴近角色的设定。

  《想飞的女孩》不仅让我在表演上有了新的突破,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女性在命运洪流中的坚韧与挣扎。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表演不仅是塑造角色,更是通过角色去触摸生活的本质。 

  “在风暴中摸索前行”

  我主演的《嘉年华》《想飞的女孩》都是女性题材电影,而在生活中,一些关于女性题材的优秀作品,也一直激励着我。此前上演的话剧《初步举证》用精准的笔触,呈现了司法体系中女性受害者面临的二次伤害:当一位精英女律师自己遭遇性侵后,她引以为傲的法律武器突然变成了刺向自己的利刃。女主角在舞台上长达两小时的独角戏,让我看到了女性叙事中那种极具张力的内在爆发,将主人公从专业自信到自我怀疑的转变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正是我渴望在银幕上看到的女性叙事——不刻意煽情,却用严密的逻辑展现女性的真实困境;不塑造完美受害者,而是呈现女性在现实重压下的挣扎与力量。

  谈及女性题材在电影行业的发展,我感到由衷欣慰。虽然目前这类作品的占比尚未达到完全平衡的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正朝着好的方向不断进步。近年来,像《出走的决心》《好东西》这样的作品,正在用不同的视角展现女性的多元面貌。这两年,女性题材电影和女性话题以惊人的速度成为热门,这一现象让我备受鼓舞。要知道,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女性故事的创作以及对女性群体的关注在电影领域比较少,作为一名演员,能够亲眼见证并参与到这样的变化之中,我感到无比开心。

  然而,尽管女性题材逐渐受到重视,但是许多只有女性才能体会到的细腻、复杂的情感在电影中很多时候还是会有缺失。这种缺失不仅限制了女性故事的多样性,也让观众对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缺乏深刻的认知。女性在生活中有着独特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是她们生命中的重要部分,而通过展现这些真实而复杂的情感体验,电影才能真正触及女性的内心世界,并为观众打开一扇理解与共情的窗口。我期待在未来,能看到更多深入探讨女性话题的优质作品涌现出来。

  今年,我尝试通过社交媒体和自己的作品,更多地表达我对女性话题的关注。作为一名演员,我所能做的最实际的事情,就是积极参演更多展现女性真实生活的电影,进而通过这些作品引发公众的思考与共鸣。我想,这些故事不仅能带给女性群体力量与勇气,也能让更多人意识到,女性主义的价值不仅关乎女性自身,更关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平等。

  回归到电影创作的核心——角色塑造,我越发意识到,自己对那些生活在人群中的普通女孩角色一直充满浓厚的兴趣。她们并非光芒四射的“大女主”,但却都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承载着成长与蜕变的渴望,满含冲破束缚的勇气。她们代表着社会中最广泛的女性群体,经历和情感更贴近大众真实生活。每一个女孩,无论多么平凡,都有着独特的思考,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她们都值得被看见,都可以成为银幕上的主人公。借由一个普通女孩的视角,我希望重新审视电影以及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正如我过往塑造的一些角色,我始终在努力展现出她们真实的一面,那些隐藏在平凡生活中的坚韧、困惑、梦想与力量。因为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瞬间,构成了最真实的生活图景,也最能触动人心。

  我常常觉得,自己像在一场风暴中摸索前行,眼前的路并不总是清晰,但我知道,我必须不断地探索,努力拍出更好、更具力量的作品。在探索的路上,我学会了不断推翻自己,也学会了在跌倒后重新站起来。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加坚定。我相信,只要坚持走下去,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这条路,每一步都值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文淇:每个女孩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