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聊城联通为黄河灌区引来数字春水(附图片)

  春耕时节,黄河水奔腾千里,润泽齐鲁大地。在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中国联通以数字技术破解传统农业用水难题,让鲁西540万亩农田喝上“智能水”。

  位山灌区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第五大灌区、黄河第二大灌区、山东省最大灌区,也是聊城市引黄抗旱的重要基础设施,还承担着雄安新区跨区域调水任务。近年来,中国联通聊城分公司发挥网络资源禀赋优势,凭借卫星遥感、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入智慧灌区建设,构建了能实现数据共享与分析的数字孪生灌区体系,实现调水、配水、输水等各个环节的运行智能化。

  在位山灌区智慧调度中心,数字孪生系统正在进行春灌预演。屏幕上,渠道流量、土壤墒情、气象预测等数据实时跳动,需水预测模型与水动力仿真模型相互交织,推演出三维春灌输水路径。系统纳入渠道水利用系数、糙率、边坡系数等上百项物理参数,精确计算每亩小麦的需水量,然后生成最优配水调度方案,确保每一滴水都能精准送达农田。“数字孪生系统就像灌区的‘智慧大脑’,让灌溉用水的调配更加科学、精准。”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信息化科副科长梁以昌说。

  以“算力”优化“水力”,用“数字流”牵引“水流”,传统灌溉“智”变新生。聊城联通将智慧水利系统应用于东阿县、高新区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等项目,保障数字孪生平台安全高效运行,为鲁西粮仓农田春灌装上“数字引擎”。麦田里,物联网智能闸门缓缓开启,黄河水顺着地下管网精准滴灌,智能灌溉设施成为春灌的“新利器”。利用5G和物联网技术,黄河水成为田间的“自来水”,农户只需刷卡操作,就能实现精准化灌溉。“以前浇地要‘看天抢水’,现在浇地像点外卖,每亩地用水量、费用实时显示,百亩地灌溉成本从万元降到6000元,灌溉周期由15天压缩至5天,省钱省力又增产。”种粮大户王玉宝的“春灌三件套”——智能灌溉卡、手机APP和电子水权证,让他尝到了“数字种田”的甜头。今年,他还想多承包些土地,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更大的丰收。

  沿着位山灌区268公里的主干渠,高清视频监控24小时不间断守护,5G无人机定时巡检,共同为“水动脉”保驾护航。为确保春灌期间的输水安全,聊城联通积极优化灌渠周边5G网络,增设通信基站,优化天线参数,助力灌区实现“智能巡渠”。通过数字化平台,灌区巡检人员可以用手机随时上传巡检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输水安全。聊城联通技术专家王振说:“数字化平台让巡检工作更加高效、精准,为春灌输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从2月中旬启动春灌工作以来,灌区巡检人员已通过5G网络上传记录2000余条,排查并处理异常30余处。从“土渠”到“云渠”,从“大水漫灌”迈向“按需流动”“滴水归田”,数字技术扎根泥土,科技与农耕深度融合,一场灌溉革命悄然兴起。

  (陈金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聊城联通为黄河灌区引来数字春水(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