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3·15诚守特辑 | 以案说险 - 防范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的主要手法及典型案例分析

1

投资理财类诈骗

  • 手法:

    以高收益为诱饵,通过虚假投资平台(如虚拟货币、股票、期货等)诱导受害人充值转账。

  • 典型案例:

    2024年2月,一名50岁女性通过网友推荐在名为“AMATAK”的虚拟币平台投资百万余元,提现时被索要高额税费,最终发现被骗。

    2024年3月,一名44岁男性被“炒股大师”诱导下载虚假投资APP,平台显示虚假收益后无法提现,损失数十万元。

  • 关键词:

    虚假交友引流、非正规投资渠道、高额回报陷阱。

2

冒充公检法或机构诈骗

  • 手法:

    伪造官方身份(如银监会、公安、征信中心),以“征信问题”“涉案调查”为由威胁转账。

  • 典型案例:

    2024年3月,一名30岁用户接到FaceTime来电,冒充银监会工作人员以“影响征信”为由骗其转账50万元至“安全账户”。

    2025年2月,甘肃B先生被自称“国家征信中心”的骗子诱导转账修复征信,损失数万元。

  • 关键词:

    FaceTime/陌生来电、伪造官方身份、安全账户陷阱。

3

刷单返利与虚假任务诈骗

  • 手法:

    以“兼职刷单”“做任务返佣”为名,前期小额返利骗取信任,后期诱导大额投入后消失。

  • 典型案例:

    2024年某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刷单广告,前期返现后诱导受害人下载博彩APP,骗取140余万元。

    2025年2月,谢某因网络交友被诱导转账7.8万元,经警方劝阻挽回上万元损失。

  • 关键词:

    虚假兼职、博彩押注、小额返利诱饵。

4

虚假交易与引流诈骗

  • 手法:

    利用虚假交易平台(如演唱会门票、机票退改签)或“免费礼品”引流,诱导扫码或转账。

  • 典型案例:

    2024年多名年轻人在闲鱼购买演唱会门票,因脱离平台私下交易被骗。

    2022年多地发生虚假微信公众号缴费诈骗(如“个体年报申报办理助手”),2024年类似手法仍存在。

  • 关键词:

    脱离平台交易、虚假客服、二维码/链接陷阱。

5

针对特定人群的精准诈骗

  • 留学生群体:

    冒充警方以“涉嫌犯罪”为由要求缴纳保证金,如2024年3月某留学生在英国被骗100万元。

  • 老年人群体:

    冒充公安以“涉案资金监管”为由诱导转账,如2024年4月一名77岁老人被骗70万元。

防范电信诈骗的核心措施

牢记“三不一多”原则:

  • 未知链接不点击:

    警惕快递扫码领奖、陌生短信链接等。

  • 陌生来电不轻信:

    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FaceTime来电需警惕。

  • 个人信息不透露:

    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

  • 转账汇款多核实:

    通过官方渠道确认对方身份,如机票退改签直接联系购票平台。

电信诈骗手法虽不断翻新,但核心仍是利用人性弱点(贪利、恐惧、信息不对称)。唯有保持警惕、强化防范意识,才能筑牢反诈防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3·15诚守特辑 | 以案说险 - 防范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