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3月13日讯(通讯员 毛会彬)春意盎然的三月,烟台十四中以第47个植树节为契机,精心策划实施"植绿护绿"教育活动,学校通过"认知-实践-创新"三维联动的教育模式,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成功打造了一场兼具思想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生态育人实践。
主题班会启智润心 深植绿色理念
3月12日上午,全校各班级同步开展"对话绿色未来"主题班会。有的班级以"一棵树的生态价值"为切入点,通过碳汇计算器、虚拟实景模拟等数字化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植被的生态效益。有的班级创新采用"生态议事厅"形式,在思辨中深化生态认知。初二(3)班班主任耿老师在班会后感慨:"现在的孩子对生态问题的认知深度远超预期,真是了不得。"
实践课堂知行合一 培育劳动素养
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生态实践。3月11日下午,师生共同开展"校园微生态"改造行动:低年级学生负责教学区绿植养护,建立"植物成长档案";中高年级学生承包"生态苗圃",培育花卉、蔬菜等。劳动过程中,生物教师现场讲解植物特性,劳动教师负责学生的劳动实践,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初二(4)班长表示:以前总觉得环保是个大概念,现在明白每个人的点滴行动都是生态建设的组成部分。
创意赛事百花齐放 激扬青春智慧
同期举办的"绿意绘心"手抄报比赛掀起创作热潮,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无限的创意,用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绿意盎然的画卷,传递出对环保的深情呼唤和美好愿景。优秀作品在外墙板报上展出,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更激发了师生的环保意识。此次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发了大家对于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和积极行动。
漫步如今的烟台十四中校园,主题板报与葱郁绿植相映成趣,劳动实践基地“开心菜园”里蓬勃生长的幼苗,恰如学生们正在萌发的生态意识。这场"植绿护绿"行动,不仅是一次节日教育活动,更是学校深化“向心教育”、探索"五育融合"的创新实践,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新时代青少年提供了鲜活样本。
原标题:烟台十四中开展"植绿护绿"与劳动实践活动 构建生态育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