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200余展品追溯“东方人类故乡”

  游客正参观展品并拍照。本报记者 程功摄

  本报讯(记者 牛伟坤)“闪耀东方——泥河湾百万年人类印记”展览正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展出。200余件展品全面展示泥河湾遗址群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带领观众追溯“东方人类的故乡”。

  泥河湾遗址群是我国最早发现并进行系统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群之一,也是东亚地区旧石器遗址分布最密集、时间延续最长的遗址群。遗址群内的近400处遗址,构建起中国北方近200万年至1万年间古人类演化的文化序列,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在展厅沿着展线前行,古人类演化的时间轴清晰展现。“在马圈沟遗址第Ⅲ 文化层,专家发现距今约166万年的古人类活动面。‘东方人类第一餐’就发生在这里。”国家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魏屹说,展厅特别呈现了马圈沟发掘的剖面模型——除排列有草原猛犸象的化石外,还密集分布着各种石制品。“其中一件刮削器在出土时仍保存与肋骨接触的状态,化石上有明显的砸击和刮削痕迹,反映古人类在此狩猎、肢解、分食草原猛犸象的场景。”

  展柜中,几件古人类化石来自侯家窑-许家窑遗址。类似的化石,该遗址出土20件,代表了从儿童到老年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16个个体。他们被称为“许家窑人”。不远处还陈列着3个圆滚滚的石球。“石球是该遗址最具特色的工具类型,多达几千件。”魏屹说,该遗址内同时出土4000多枚马类牙化石。专家据此推测,石球可能是古人狩猎野马的专门工具。“古人类会使用绳索将石球捆起来,制作成流星锤的样式投掷出去,击中动物的身体、头部。”

  在下马碑遗址,专家发现了目前东亚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赤铁矿颜料加工的证据。展览中,小块的赤铁矿与研磨器同展柜展出。“这一发现把东亚人类使用赤铁矿颜料的历史提早到了4万年前。由于颜料可以用来装饰身体,说明人类在这一时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魏屹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200余展品追溯“东方人类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