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际金融报》记者获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对《政府工作报告》展开深度解读,普遍认为政策基调“积极有为”,财政与货币政策双管齐下释放稳增长信号。
多家公募机构表示,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成为核心关注点。全年投资主线或围绕政策支持的“扩内需”与“新质生产力”展开,权益市场接下来将会有结构性机遇。
释放更积极信号
在宏观政策方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打好政策‘组合拳’”。
对此,多家公募机构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政策符合预期,且更加积极。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财政政策符合预期,货币政策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论调,强调适时降准降息,预估时间顺序上降准会先于降息,但定调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长城基金研究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储雯玉认为,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赤字率突破3%的隐形约束升至4%,货币政策也强调要“适时降准降息”。内需端,将以扩大内需为核心抓手,通过消费为主体拉动经济增长。科技端,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政策重点,旨在增强长期增长动能。地产端,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具体到投资中,更加关注财政货币政策的主基调定调和行业政策的落地情况。”储雯玉表示。
国泰基金相关人士分析称,对比去年两会以及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看,今年财政发力的强度有所增强,地方层面仍以防范债务风险为主,加快剥离地方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投资任务将更多由中央承担。预计货币政策宽松方向不变,但需把握节奏。
南方基金相关人士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货币政策定调与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保持一致,延续“适度宽松基调”,强调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未来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值得期待。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2024年通过创设互换便利、回购增持再贷款等工具,推动市场活跃度显著上升,今年或有望看到相关政策工具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从财政扩张力度和货币政策节奏看,不是大体量的强刺激,而是以化债、促消费、强科技、稳资产为重点的托底发力,又留有一定的政策空间,以应对外部关税和汇率冲击,因此整体有利于经济增长和风险偏好的修复。”创金合信基金首席宏观分析师甘静芸表示。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认为有四个方面的看点: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二是注重提升消费能力和意愿。三是强调优质供给和创新。四是扩大消费范围。
扩内需是主攻方向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2025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中提及,“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对此,多家公募对消费板块未来表现相对看好。
对于为何将“扩内需”安排在工作任务之首,陈显顺认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看出,2024年消费问题较为突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将扩大内需作为主攻方向,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
“内需主导、消费引领的模式有助于扩大内需,改善经济增长信心。同时,内需也是应对外部冲击的有效避风港。”陈显顺表示。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十大任务中将扩大消费、提升投资效益放在首位,其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财政支出更加倾斜于扩消费。
富国基金相关人士认为,扩大内需是首要任务,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是主要抓手。对于今年而言,该机构人士表示,在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全球贸易环境趋于严苛的背景下,扩内需政策加码既是主观意愿,也是客观要求。随着增量政策的陆续落地,将带动国内有效需求的回暖,也有望推动消费板块的估值抬升。
国泰基金相关人士认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服务消费偏向供给创造需求。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从根本上支持消费。
在“扩内需”的背景下,储雯玉认为,家电、汽车、消费电子等板块有望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及消费升级需求。
除了提振消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富国基金表示,在明确政策支持和产业趋势向上的共振下,人工智能有望进一步赋能千行百业,积极与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充分结合,跑出中国的加速度。
市场有结构性机会
当下,投资者更关心目前的权益市场走势如何,从上述多家公募机构的反馈来看,全年的投资布局主要围绕政策支持的科技以及消费领域。
“在投资主线上,我将专注于算力部署和AI(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致力于在云端算力、本地化部署以及端侧应用中发掘商机,关注AI应用的入口价值。”储雯玉表示。
储雯玉认为,近期,海外算力链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可利用GTC大会这一契机,观察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以寻找合适的布局时机。
国泰基金认为,全国两会落地可能会带来政策博弈的资金退潮,导致3月行情震荡,但维持中期看好A股投资机会的判断。
甘静芸对A股主流指数整体偏乐观,“当前以风险偏好修复的结构性行情为主,预计随着增量财政政策的发力,以及货币政策的相机决策,经济复苏的数据逐步确认,权益市场行情也将由风险偏好向盈利顺周期扩散”。
从结构上来看,国泰基金认为,两会前的主线行业在会后往往仍有绝对收益,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板块行情仍有望延续。
具体来看:“一是短期在科技方向估值偏高的情况下,看好产业基本面较好的新能源、汽车等核心资产;二是特朗普上台后政策节奏快于市场预期,全球资产波动明显加大,看好黄金作为风险对冲的主要选择;三是中期继续看好今年科技成长的主题行情,包括国内AI算力和应用、机器人。”
甘静芸预计科技主线是全年重点,但短期面临交易层面的调整压力。整体来看,在结构上关注政策重点提及的以旧换新、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的支撑,以及科技领域的AI+。
甘静芸表示,顺周期资产的扩散需要等待经济数据的进一步确认,短期红利类资产已进入值得关注的配置窗口期,且在利率低位震荡环境下,股息率溢价处于高位,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李湛表示,后续关注出口以及外部政策的变化对国内政策节奏的影响,以及科技创新和反内卷相关政策给资本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