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陈雪波卢志坤北京报道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被特别提出,体现了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如今,在文旅领域,已经应用上了众多新兴科技产品。今年春节,一台机器狗驮运货物上山的视频刷屏社交平台。视频中,一台机器狗背负着高耸的货箱,稳稳地走在泰山景区的台阶上,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提出,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更是助力文化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抓手。
泰山、恩施大峡谷景区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机器狗、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在景区投入使用,这为他们的景区引来不少关注度,游客反馈很好,已经在着手准备增加设备投入数量。
“赛博挑山工”现身景区
泰山则把机器狗当成了“运载工具”,它们帮游客背包、帮景区运货。
“登山像飘起来一样!”在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不少游客在体验了外骨骼机器人后发出了这样的赞叹。今年春节前后,恩施大峡谷景区引入了这款仅有1.8千克重的设备,游客穿戴后在登山过程中能够获得来自设备的助力,大大节省了体力。
负责该项目的鄂旅股份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王海告诉记者,虽然景区已经配备了缆车服务,但仍有不少游客希望能够徒步游览景区,零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外骨骼机器人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这部分游客的需求。这款设备不仅实用,其炫酷的外形也吸引了很多年轻游客的关注,他们纷纷前来体验,还有户外博主来拍摄体验视频。“来景区能看山、看水,还能看科技,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这也是我们想达到的效果。”王海表示。
这款外骨骼机器人的宣传海报中介绍道:“这款设备能够感知下肢运动趋势并及时输出助力,进而有效减轻双腿负担,提供运动保护,使心肺锻炼更均衡。”
同样,在泰山景区,外骨骼机器人也受到了游客的热烈欢迎。泰山文旅集团外骨骼机器人项目负责人李刚告诉记者,自外骨骼机器人上线以来,虽然还没有精确的数据统计,但景区的小红书、抖音后台都收到了大量预约请求,很多游客和旅行团都希望在登山途中使用这款设备。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景区已经将外骨骼机器人的数量从十几台扩充到了50多台,并计划根据实际需求继续增加设备数量,未来可能达到上千台,供游客租赁使用。
除了外骨骼机器人,机器狗也成为景区的宠儿。在恩施大峡谷,机器狗不时为游客表演节目,引来游客的欢呼声。泰山则把机器狗当成了“运载工具”,它们帮游客背包、帮景区运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赛博挑山工”。
“意外”落地文旅场景
起初,公司研发助力机器人的目标服务人群是日常生活中腿脚不好的老人以及其他行动不便的人,但始终未能打开市场。
上述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企业为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成立10年、仅有30人规模的科技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郝志勤告诉记者,外骨骼机器人能够模拟人类的走路习惯,为双腿提供额外的助力。由于人类走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传感器、人体工学、算法等方面都有很多研发难点。
起初,公司研发助力机器人的目标服务人群是日常生活中腿脚不好的老人以及其他行动不便的人,但始终未能打开市场。然而,他们意外发现山岳型景区对外骨骼机器人有很积极的需求。公司在少量景区试用之后收到的反馈很好,还引来媒体的报道,这些远远超过了公司的预期,已经有更多的景区表达了投放需求。郝志勤告诉记者,最近她自己也忙得不可开交,在各大景区之间频繁出差。
记者了解到,在泰山、恩施大峡谷的外骨骼机器人走红之后,已经有很多山岳型景区对这样的设备产生了兴趣。李刚表示,随着游客对这些设备的熟悉度、认可度提高,游客自己也会在不同的景区提出这样的使用要求。
事实上,在文旅领域使用最新科技成果并不是个例。近日,全国首个城市级文旅智能体“杭小忆”接入了DeepSeek-R1技术;麦积山大景区eVTOL无人机低空旅游项目已经启航;泰山景区还推出了裸眼3D“泰山神启”项目。这些新兴科技的应用为游客带来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旅游消费场景和更高质量的旅游消费服务。
为何这些问世不久的新兴科技能在文旅场景率先落地? 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吴若山告诉记者,这主要得益于当前我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文旅市场的深层次结构性变化。95后、00后等“Z世代”互联网原住民成为消费主导力量,他们更倾向于借助技术手段在线体验新兴方式。因此,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旅游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
吴若山指出,旅游业发展中,注重旅游与科技等关联产业的融合,这样的联动有利于构建起以旅游为平台的复合型产业结构,推动我国旅游要素由旅游资源开发向旅游环境建设转型,有利于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提升消费品质和水平。
新事物应用任重道远
只有真正能够为游客带来便利和舒适体验的设备才能在景区长期立足。
不管是机器狗还是外骨骼机器人,都是在近年甚至近几个月才出现的新兴事物。这些新事物用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能不能稳定工作? 可不可以被更大范围的游客接受? 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兴科技的应用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推动其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设备使用安全,景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李刚告诉记者,由于游客体重不一样,他们使用设备的实际体验也不一样。因此,景区在不断调整设备以适应不同游客的需求。另外,为了确保游客在特殊天气中的安全,景区可能会暂停设备使用。同时,景区还会为设备使用者购买保险,以进一步保障游客的安全。
从景区角度来看,李刚坦言他们更愿意引入实用性强、能长期使用的设备,而不是只有噱头的东西。他认为,只有真正能够为游客带来便利和舒适体验的设备才能在景区长期立足。
王海也告诉记者,在提升游客体验之外,景区也希望能在货物搬运方面有进一步提升,方便景区管理工作。
吴若山认为,文旅领域在应用创新技术的过程中,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旅游消费场景进行创新,从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推动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典型示范等多个方面入手,着力推动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从而为游客打造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旅游消费场景和更高质量的旅游消费服务。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旅游管理效率,推动旅游景区进一步完善预约措施,简化预约程序,科学设置线上、线下购票预约渠道,从而持续改善旅游消费环境,提升旅游消费体验,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参观游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