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州永图歌》见于《(万历)宾州志》。
歌咏宾州 气势雄奇
“望望方城近,游观自不同。川原无险地,人物有华风。兵戢谋猷壮,文恬礼乐崇……”这是明正德九年(1514年)出任思恩军民府(当时治所在桥利堡,即今南宁市马山县乔利乡乔利社区一带;后多有迁移桥利堡)同知的魏朝端,在任内到访整饬右江兵备兼分巡道署(今南宁市宾阳县中学堂街1号东面一带)时写下的诗作《望宾州》,道尽了对当地人文景观的艳羡之情。
明代宾州(治所在今南宁市宾阳县),属柳州府(治所在今柳州市),下辖上林县(治所在今南宁市上林县)、迁江县(治所在今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辖区宽广,金城玉垒,山川洵美,灵气所钟。明甘肃行太仆寺卿张天复辑录、张元忭增订《广皇舆考》“卷九·帝集·广西考·柳州府”记载:“宾州……(丰)饶,近傜(乡)。分巡(道)驻。领县二:迁江,二里,唐邕州地……上林,八里,本领方地。”
自古以来,歌咏宾州的诗词歌谣可谓不少,而篇幅最长、气势最为雄奇的长歌,当属明代宾州乡贤吴邦柱所撰《宾州永图歌》。可惜,历代文史研究者对此长歌极少推介或引用。粟冠昌撰《明代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刊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引用了此长歌两句歌词,却将歌名误为“《宾州永圃歌》”。钟文典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广西通史(第一卷)》“第二十四章 明代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同样袭用此误。
《宾州永图歌》最早见载于明广西提刑按察使司副使、整饬右江兵备兼分巡道郭棐主修《(万历)宾州志》“卷十四·杂志·备考”,并透露来源为吴邦柱主修的“旧志”[应即《宾州志(稿)》,已佚]。
吴邦柱[清桂林府知府钱元昌总纂《(雍正)广西通志》“卷八十四·儒林(文苑附)·明”误载为“吴邦佐”]在仕途上官职不高,在史籍中事迹不显。然而细察之,其人为明代宾州儒学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学者。
吴邦柱,字殿卿,为上林县人氏,约生于明武宗治下的正德年间,从小以孝敬父母而闻名乡里。十九岁时,被补录为上林县学庠生(俗称秀才)。嘉靖十年(1531年),因学行兼优成选贡生,后迁居宾州城。《(万历)宾州志》“卷九·献徵志·人物·国朝·吴邦柱”记载:“吴邦柱……(宾)州人。性嗜书,懒于世务,自号‘懒仙’。旌表吴道应妻廖氏孙也,孝事父母,为宗党所称。”
吴邦柱最初获任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袁州府万载县(今江西宜春市万载县)县学训导,为更好地照顾父母,于是偕双亲前往上任。据清万载县知县常维桢主修《(康熙)万载县志》“卷七·官师·明·训导”不甚明晰的记载推算,其在万载县学任职时间当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至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之间。
嘉靖二十二年,吴邦柱因才学卓越、孝养父母,升任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南雄府保昌县(今广东韶关南雄市)县学教谕,便又偕双亲前往上任。不过,吴邦柱在保昌县任职时间仅有一年多。据清南雄直隶州学正黄其勤总纂《(道光)直隶南雄州志》“卷四·职官志二·续编·原保昌县·明·教谕”记载,吴邦柱因父母年事已高,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已辞官回乡。
从此,吴邦柱在宾州修心养性、读书撰著,不再受功名所累。其自建东林精舍,著有排斥佛老学说、独尊儒术的《尊孔录》,又邀约志趣相投的宾州儒士宋珖、容学周、林凤、王价、陈廷式、方式,组建文学社团率真会,成为明代广西文人结社潮流中的一面旗帜。
老我浩怀 放歌一曲
《(万历)宾州志》未载吴邦柱创作《宾州永图歌》的具体时间。据明兵部右侍郎、提督两广军务应槚编纂《苍梧总督军门志》“卷二十·讨罪四”与“卷二十一·讨罪五”,以及《(万历)宾州志》“卷十一·经略志·明”记载,在宾州辖地内,嘉靖七年(1528年)、嘉靖十五年(1536年)、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隆庆四年(1570年)、万历二年(1574年)、万历六年(1578年)、万历七年(1579年)均有战事,至万历十二年(1584年)才地方安靖。相对和平能有十几年的阶段,只有嘉靖十六年(1537年)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至隆庆三年(1569年)。从《宾州永图歌》厌战乱、颂太平的文意,以及其在歌中自诩“老”来推论,吴邦柱创作此长歌当在后一个相对和平的阶段。
根据《宾州永图歌》描述内容,此长歌大致可分为五大篇章:总述、困境、险要、战乱、承平。以下仅抽取与山水题材有关的第一篇章与第五篇章,供读者寓目。
《宾州永图歌》(节选)唱道:
古云宾州大如斗,城倾荷叶中何有。
四山入画远盘旋,麟蹲凤翥蛟龙舞。
古漏山左武渌右,左似青龙右白虎。
覃渌思邻相后先,高极南荒北寰宇。
中间独耸廖州岩,平依曳坠无崎岨。
西南有涧多开田,乡村环络如庐伍。
东北江深不见村,陂车弗驾无园圃。
……
更有一言似迂阔,欲为五岭兴丕隆。
秦发齐民寔两广,有耕自业传家风。
子孙千亿半夷汉,语音杂沓成伝侬。
至今百粤收岚瘴,到处一家夸戎功。
发将株连并戍徙,何限湖西与浙东。
西东共得四五万,浔柳高肇多能容。
城郭郊途任居住,随作工商与士农。
长江深谷制庄产,通村易器兴盐铜。
旧占田畴各分给,新开洫亩宽租庸。
民多贼少力易制,去夷即夏真奇逢。
户口倍增田野辟,乡村不惊无墩烽。
轻徭薄赋数十载,家给人定何疲癃。
不识不知顺帝则,含哺鼓腹游华封。
吾宾利害有如此,移之别郡将无同。
岂独两江为可抚,施之两广无弗通。
不必当年汉铜柱,何用后来称卧龙。
大将开边自有策,神谟妙筭由宸衷。
老我浩怀歌一曲,欲将芹藿献重矄。
惟愿良工画山水,并令民庶均帡幪。
吴邦柱在歌中赞美了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形胜如画、人文荟萃、民众勤劳的家乡图景,追忆心学宗师王阳明安抚宾州、息兵养民的功绩,表达了民心思定、官民一家、无分夷夏、田畴勤作、百业振兴的美好愿望。郭棐称赞此长歌“颇切民瘼”。吴小凤著、民族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明清广西商品经济史研究》“第二章 明清广西商品经济的社会基础·第三节 明代广西的手工业和矿业·一、纺织业”写道:“《宾州永图歌》……写了宾州的历史与(明代)现状,可作一首宾州‘史诗’来读。”不过,该书认为“诗中说到了万历年间宾州妇女已用高机织布”,“万历年间”不确,应为嘉靖至隆庆年间。
上林县拥有“世界长寿之乡”称号,吴邦柱当是继承了长寿基因,得以享年七十八岁。清礼部侍郎魏方泰纂辑《行年录》“七十八岁·明”记载:“吴邦柱,字殿卿,年七十有八。预示终期,遗命治丧不用浮屠,额其堂曰‘敬恕’,叮咛子孙于二字尤谆切云。”吴邦柱之子吴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进士,官至南京工部营缮司员外郎。
吴邦柱的同乡好友、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科举人、平远县知县陈廷式作《吴君殿卿像赞》有云:呜呼懒仙,高卧丘园;沉酣典籍,梦寐羲轩;周情孔思,舜日尧天;冥冥阴隲,滚滚诗篇。此赞真乃知己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