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青海班玛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

林下产业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等多种产业,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成为地方探索山区林区的绿色富民产业

文|央金措

林下经济是山区林区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如何?笔者调研了青海省的班玛县,这是当前全国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样本。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林下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林下产业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发展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等多种产业,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班玛县在林下产业发展方面探索出了新模式。

林下产业在当下有诸多必要性:从生态角度看,它有助于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形成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树木可以为林下的生物提供遮荫,而林下植物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例如,在一些山区的林下种植耐阴的草本植物,其根系能够加固土壤;从经济方面来说,林下产业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比如发展林下养殖,在林下散养土鸡,鸡的活动空间大,鸡肉品质好,市场价格高,同时鸡还能捕食林下害虫,减少林害,节省森林养护成本。而且林下种植的中药材、食用菌等产品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在资源利用效率上,它能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以前单一的林业经营只是利用了树木本身,而林下产业能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前提下,同时利用林下的土地、空间等资源,生产多种林产品,增加单位土地产出。

林下产业“班玛模式”

一、林下种植产业

青海省班玛县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生长。林区属大陆性气候,冬春寒冷多风,夏秋温暖潮湿,年均气温3℃左右,林区土壤主要以高山草甸土和森林灰褐土为主。林地面积9.65万亩,其中有林地6.55万亩,疏林地0.77万亩,灌木林地2.2万亩,其他林地0.13万亩,森林资源分布于多柯河流域东侧沟谷山地。

设想及案例该地积极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主要品种有人参、灵芝、黄芪等。采用仿野生种植技术,提高了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食用菌是某地林下种植的另一重要产业。该地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发展香菇、木耳、平菇等食用菌种植。采用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食用菌的品质,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建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提高了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除了中药材和食用菌种植,某地还积极发展林下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这些经济作物不仅丰富了林下产业的种类,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二、林下养殖产业

班玛县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家禽养殖,主要品种有鸡、鸭、鹅等。林下养殖的家禽以林地中的昆虫、杂草为食,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提高了家禽的品质。同时,家禽的粪便又可以为林地提供肥料,促进林木生长,实现了生态循环发展。

班玛县的森林资源丰富,花蜜资源充足,非常适合蜜蜂养殖。当地农民积极发展林下蜜蜂养殖,生产出的蜂蜜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蜜蜂养殖还可以为农作物和果树授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森林旅游产业

班玛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如原始森林、瀑布、溪流等。当地政府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了森林旅游项目,包括徒步旅行、露营、观光、研学、写生、摄影等。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旅游公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提高了旅游服务水平。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该地开发旅游产品,如森林特产、手工艺品等。这些旅游产品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还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同时,提高了该地区的森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林下产品加工产业

中药材种植规模较大,为了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当地政府积极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开展中药材深加工。主要产品有中药饮片、中成药等。通过中药材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业的经济效益。

食用菌是该地的重要农产品之一,为了提高食用菌的附加值,当地政府积极发展食用菌加工产业。主要产品有香菇酱、木耳粉等。通过食用菌加工,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突破瓶颈,合理利用生态资源

班玛县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为林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该地的水资源丰富,为林下种植和养殖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

该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林下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资金补贴、技术培训、市场推广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林下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和生态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林下产品和森林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班玛县在林下产业发展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同时,该地的交通便利,物流发达,为林下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林下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青海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林下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目前班玛县林下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

一、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林下种植和养殖技术相对落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影响了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林场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管理不到位,甚至造成损失。同时,林下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资金投入不足

林下产业前期投入较大,而农民和企业的资金有限,融资渠道不畅,导致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同时,政府对林下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三、品牌建设滞后

林下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知名度低,缺乏竞争力,难以实现优质优价。同时,森林旅游品牌建设也有待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四、产业链不完善

林下产业的产业链较短,加工、销售环节薄弱,附加值不高,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森林旅游的产业链也有待进一步延伸,旅游产品的种类和质量有待提高。

五、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林下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如果发展不当,可能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如何在发展林下产业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林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技术培训

1、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和企业,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和企业的技术水平。

2、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林下产业的科技含量。

3、建立林下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二、加大资金投入

1、政府应加大对林下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林下产业。

2、 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林下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业务。

3、鼓励农民和企业通过合作、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共同发展林下产业。

三、强化品牌建设

1、树立品牌意识,加强林下产品的品牌策划和宣传推广,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2、 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确保林下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品牌认证和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产品品牌。

3、 加强森林旅游品牌建设,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森林旅游的品牌形象。

四、完善产业链条

1、加大对林下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加强市场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如开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业务。

3、延伸森林旅游产业链,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如森林康养、生态教育等,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下产业发展规划,严格控制产业发展规模和范围,避免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加强对林下产业的监管,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确保产业发展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3、推广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班玛县林下产业的发展为全国其他同类资源优势的地区提供了经验。通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品牌建设和完善产业链条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林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同时,林下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实现林下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品牌建设和产业链建设水平,推动林下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青海班玛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