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两会一线】怎样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他们蹚出一条新路子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文/杨婧 李远莉 图/杨昌鼎) 3月8日,在2025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集中采访活动现场,全国人大代表,黔东南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坤向记者介绍了塔山村结合村级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机制方面的探索。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重点在人、出路在产业。”郑培坤介绍,塔山村围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领群众建设和美乡村”做了如下工作。

抓牢“党建引领”这个产业发展的根本。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带领更多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关键还是要靠党建引领。对此,他们创新思路做法,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成立塔山联合党委,由镇党委副书记担任联合党委第一书记,其担任联合党委书记,周边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联合党委委员。联合党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村级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等工作,真正实现了将支部建在乡村产业链上。

会议现场

抓牢“能人带动”这个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直以来,他们坚持把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放在重要位置,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着力建立本村在外能人、创业人士、高校毕业生等人才名录,制定完善《塔山村村集体经济奖励机制》,每年由村级经营主体法人拿出1%的股份用于奖励优秀返乡创业人才,以此提升人才回流的吸引力。近年来,全村共引导14名能人参与村级发展,吸纳2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担任职业经理人,52名能人带头发展产业,打造了一支稳定的能人队伍。同时,持续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挂牌成立塔山村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围绕水稻制种、生猪和肉牛养殖等产业,邀请帮扶单位、科技特派员等专家技术人员开展培训,累计将366名传统农民培养成了产业骨干。

抓牢“抱团发展”这个产业发展的支撑。只有通过抱团发展、利益联结的方式,才能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才能更好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此,他们大力推行党组织联经济组织、经济组织联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联家庭经济、家庭经济联保险金融,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户增收的“四联双增”模式,采取“联合党委+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优质社会资本,采取异地置业方式共同组建贵州思府牧业有限公司和岑巩县塔山犇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个混合所有制经营主体,抱团发展生猪和肉牛产业,推动镇内村庄农业产业发展逐渐由“散小弱”向组织化、规模化转型,实现了各村发展互惠共赢。

  “目前,大有镇12个村(社区)合作社全部入股塔山村生猪、肉牛养殖项目。累计兑现分红1181万元,带动9个村集体经济累计分红均超过70万元,带动130名村民实现就近创业就业,塔山村农业产业产值向亿元迈进。”郑培坤表示。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吴 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两会一线】怎样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他们蹚出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