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柴嵘)昨天,国家医保局发布《心血管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加入“人工心脏”手术相关价格项目,并引导生产企业压缩流通环节的过高加价,使“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整体费用下调,更多终末期心衰患者有望用上“人工心脏”。
心衰被称为心血管疾病的“癌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慢性心衰患者1600万人左右,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被称为“人工心脏”的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是终末期心衰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立项指南新增心室辅助装置植入费、心室辅助装置取出费、心脏植入式装置适配费等价格项目,分别解决手术植入、手术取出、手术后调试“人工心脏”运行状况等医疗服务的计价收费问题,有助于“人工心脏”植入在临床的推广。
此外,国家医保局近期与国内获批上市的5家“人工心脏”内外资生产企业逐一沟通,引导生产企业压缩流通环节的过高加价,适当下调“人工心脏”的终端挂网价格,降低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整体治疗经济负担。截至目前,1家企业已率先主动承诺降价至每套49.9万元,“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整体费用从约100万元降至70万元左右。其他企业的“人工心脏”价格也略有下调。
国家医保局表示,立项指南对临床急需的高水平新技术、新产品进行统一价格立项,有利于医疗新质生产力产品加快成果转化;并引导企业规范价格行为,主动适当下调新产品价格门槛,让医疗科技更好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