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李亚敏:让金融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大V看两会

(本文作者李亚敏,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金融系副教授)

金融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及金融22次,比去年更多。在部署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报告》明确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对于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报告》强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具体明确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除了加大总量工具操作力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更加得到重视。报告提到,要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长期性金融支持需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银行、保险、基金券商、资本市场等传统金融市场是金融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其本身蕴含的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金融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也体现在金融的从属性上。金融市场通过促进资本流通优化资源配置和管理风险,本质是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之年。稳经济、促发展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就上海而言,应当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干字当头、狠抓落实,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坚定不移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顺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阶段特征和结构特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政策和科技、产业、财税等政策衔接配合,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支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激活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优质生产要素以及人的活力,在金融行业重新定义新服务、形成新业态,引导国内外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加快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塑造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高质量完成今年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李亚敏:让金融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大V看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