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洋 白云怡 赵觉珵 陈子帅】7日上午10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外交主题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王毅在90分钟的时间里回答了23名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合作”“全球南方”“稳定”“开放”“平等”“多边”等成为“高频词”。它们清晰勾勒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立体图景与价值理念,凸显出中国外交如何为动荡变革中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正能量”。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关于国际治理的提问时,王毅表示,各国都希望避免世界重回丛林法则,为此,首先要筑牢主权平等的基石,承认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不能谁“胳膊粗”“拳头大”,谁就说了算。要恪守多边主义的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包容协作取代集团对抗,以“大团结”破除“小圈子”。大国尤其要带头讲诚信、讲法治,反对双重标准和选择性适用,更不应欺行霸市、巧取豪夺。
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视觉中国)
“全球南方”成全场高频关键词
记者会于7日上午10时开始,《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上午8时,就有大批中外记者冲进新闻发布厅,现场座无虚席。
王毅首先表示,2024年是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一年,也是中国改革发展阔步前行的一年。中国外交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下取得重要进展,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了宝贵的稳定性,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今年的国际形势依然充满挑战,但中国外交初心不改,将继续同各国一道,坚守人间正道,把握时代潮流,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风从南方起,潮自南方来,全球南方卓然壮大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标志”“要让世界稳下来、好起来,全球南方是关键”“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心系全球南方,扎根全球南方”……在会上,“全球南方”无疑是高频关键词。《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整场记者会上,“全球南方”一词被提及24次,23个问答中,至少8个都与“全球南方”有关。
印尼国家广播电台记者提问:“世界越不稳定、不确定,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国家就越容易沦为牺牲品。您认为当前形势下,全球南方国家应当如何维护自身利益?”
“全球南方要自强”“全球南方要团结”“全球南方要发展”,王毅表示,如今的全球南方,经济总量全球占比超过了4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80%,已经成为维护国际和平、带动世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关键力量。世界百年大变局下,东西南北关系出现此消彼长的历史性变化。他说,中国是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因为我们有着反殖反霸的共同历史、也有着共同发展振兴的共同使命。
与“全球南方”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也贯穿记者会全程。王毅表示,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行列。还有100多个国家支持“三大全球倡议”,更有超过3/4的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历史将证明,只有心怀“大家”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微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作出了切切实实的贡献。一方面,在全球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和推动“三大全球倡议”,为全球注入发展资源,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破解发展瓶颈、促进民生改善;另一方面,中国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并打造进博会、中非经贸博览会平台拉动全球南方国家对华出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向世界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中国坚持把自身发展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这是中国能持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的根本原因。”宋微表示。
对美国发出“五连问”
美国新政府上台后的一连串动作让中美大国关系的未来受到更多关注。《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全场23个问题中,有8个问题直接提到了美国,还有对至少3个问题的回答中,中方不点名地批评了美国近期的所作所为。
“特朗普重返白宫不久,就以芬太尼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新一轮关税。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希望同中国建立良好的关系。与特朗普第一任期相比,中方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与特朗普政府打交道的方式将有何不同?”关于中美关系,路透社记者问得很直接。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王毅回答得也很清楚,相互尊重是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前提。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幻想一边对华打压遏制,一边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这种“两面人”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双边关系的稳定,也无法建立起彼此的互信。
他更发出了对美国的“五连问”:“美国应该复盘一下,你们从这些年的关税战、贸易战中得到了什么?贸易逆差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制造业的竞争力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通胀是好转了,还是恶化了?民众的生活是变好了,还是变糟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涉美问题中不仅有关税、台湾、对华科技打压等与中美关系直接相关的内容,还涉及俄美关系和美国对中东、拉美、亚洲等地区态度对中国产生的间接影响。比如,俄罗斯塔斯社记者就关注俄美开展对话会不会影响中俄战略协作?对此,王毅强调,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变化,中俄友好的历史逻辑不变,内生动力不减。一个成熟、坚韧、稳定的中俄关系,不会因一时一事而变,更不会受第三方干扰,是动荡世界中的恒量,而不是地缘博弈里的变量。
巴西记者提问称,拉美多国受到美国“与中国保持距离”的威胁,中方会如何应对?对此,王毅回答,“拉美人民要建设的,是自己的家园,不是别人的后院;拉美国家所期待的,是独立自主,不是门罗主义。”他表示,中拉合作是南南合作,只有相互支持,没有地缘算计。中方从不寻求势力范围,也不针对任何一方。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记者会上的问答可以看出,华盛顿推行的“美国优先”和“单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不稳定和紧张局势,而中国始终倡导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主张合作共赢,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警告世界重回丛林法则”
还有一些关键词也在记者会上高频次出现:“合作”41次,“稳定”18次,“开放”14次,“平等”11次,“互利”7次,“多边”6次。这清晰地折射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价值取向。
“中国外长警告世界重回丛林法则”,成为多家西方媒体7日的报道标题。王毅在回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提问时说,这个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试想如果每个国家都强调本国优先,都迷信实力地位,那这个世界将倒退回丛林法则,小国、弱国将首当其冲,国际规则秩序将受到严重冲击。一百多年前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人就发出历史之问,究竟是“公理胜强权”,还是“强权即公理”?新中国外交坚定站在国际公理一边,坚决反对强权、霸权。西方有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在中国看来,朋友应当是永远的,利益应当是共同的。
CNN在报道中评论称,在美国的对比下,“中国外交官展示了中国,而不是美国,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
中欧、中日、中印、中非、中拉等多对双边关系在会上被提及。“借台湾生事,就是给日本找事”,日本多家媒体将王毅的这一回答作为报道标题。关于中印关系,王毅表示,中方始终认为,做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
“欧盟观察”等媒体关注到王毅在记者会上就中欧关系的表态: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将成就彼此,还将照亮世界。中国对欧洲依然抱有信心,也相信欧洲可以成为中方信任的伙伴。双方有能力、也有智慧通过友好磋商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开辟下一个值得期待的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