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业思想家)
浙江出台13条举措
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下称《若干举措》)。根据《若干举措》,浙江将从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控煤减煤、推动重点行业改造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13条举措着手,进一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
《若干举措》提出,将大力发展环境保护、节能降碳、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培育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5年底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
在发展非化石能源方面,浙江将推进“光伏+”行动,有序推进核电、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预计到2025年底,新增风电光伏装机600万千瓦、核电装机1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扣除原料用能和能耗单列项目用能)在24%左右。
聚焦重点行业改造升级,浙江将深入实施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准引领行动,对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在规定时限内改造升级到能效基准水平以上,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实行淘汰。
此外,浙江还将加强行业和企业碳排放管理,对碳排放增长较快的行业领域进行形势预警;实行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推动将碳排放管控要求纳入管理制度等。
中国将宣布钢铁减产
计划以帮助行业重组
路透社3月5日报道:中国将通过减产重组其庞大的钢铁行业。尽管在最近一次为解决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而采取的干预措施中,中国并未宣布任何目标。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正在引发全球贸易摩擦。根据近日的一份官方报告,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将“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报告称:“我们将出台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措施,通过强化产业调控、提质升级打破‘内卷’。”
中国没有透露减产的规模,但过去一周炼钢原料的价格一直在下跌,因市场猜测中国政府将削减约5000万吨粗钢产量。中国国家发改委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没有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纵观2019—2024年两会,这是国家发改委首次在计划草案中提出削减钢铁产量。”花旗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说,“此前,发改委关注的重点是产业转型、碳排放以及该领域的行业整合。”分析师和贸易商称,他们对在这样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对钢铁行业的明确指导感到惊讶。咨询公司我的钢(Mysteel)的资讯总监徐向春说:“这是政府传递的一个明确信号,即政府今年将对钢铁生产进行调控。
中国强劲的钢铁出口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内需求的疲软,但引发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抱怨,认为大量廉价的中国钢铁产品冲击了本土制造商。越南和韩国是中国最大的两个钢铁出口目的地。今年2月,这两个国家宣布对部分中国钢铁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作为限制碳排放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下令2021年压缩粗钢产量。官方数据显示,该决定下达后,中国钢铁产量从2020年的峰值10.65亿吨下降到去年的10.05亿吨,降幅达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