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导读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叮嘱湖南“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
3月7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湖南代表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并向中外媒体开放。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过去一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打造“三个高地”上持续用力,重点是做好“加减乘除”四道算术题。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南代表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并向中外媒体开放。图源 新华社
“加法”,就是加大要素投入;“减法”,就是积极为各类经营主体松绑减负;“乘法”,就是发挥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除法”,就是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破除“三个高地”建设当中的瓶颈堵点痛点问题。
“加减乘除”的背后,折射出湖南聚势谋远的产业发展路径,彰显着勇扛“经济大省挑大梁”使命担当的奋进姿态,书写了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方程式。
顶天立地的“高地建设”,
托起智造湘军的脊梁
标志性工程,是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湖南为“三个高地”分别明确3个、5个、3个共11个标志性工程,实现“一年打基础”。
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10个千亿级企业、打造“4+6”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北斗规模应用引领区三个标志性工程多点开花。去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50.9%。
长沙市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中大挖装配车间,机械臂在生产作业。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1+2”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湘江科学城、“4+4 科创工程”、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5大标志性工程全力推进。“十四五”以来,湖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0.42个百分点。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月均新增研发机构数是政策出台前的4.4倍。
2月15日,湘江科学城各项目吹响复工复产的“冲锋号”,正全力以赴抢抓开局,确保尽快完成封顶目标。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 摄
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长株潭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中非经贸博览会创新发展、对接融入国家战略机制3大标志性工程有力带动,湖南加快开放与世界愈发紧密。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12家。对非易货贸易量全国第一,对非进出口贸易规模连续5年稳居中西部省份第一。
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里展示的非洲国家各类产品。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四梁八柱”产业棋局,
下出发展新维度
湖南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既是一场传统与新兴的“双向奔赴”,更是一盘谋定未来的“战略棋局”。
过去一年,湖南以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为根基,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突破,在产业转型的棋盘上精准落子,下出了一盘“老树发新枝、新竹节节高”的精彩对弈。
传统产业:新技术重塑“老字号”——
湘钢构建“5G+智慧工厂”,整体生产效率提升30%,通过节能降耗及提高良品生产率,带来年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株洲硬质合金集团突破纳米涂层技术,高端刀具寿命提升3倍,让“工业牙齿”啃下国际高端市场。
株硬集团的智造车间。
优势产业:锻造“湖南制造”领先身位——
产业C位工程机械海外市场全面开花,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超50%;轨道交通装备裂变升级,从装备制造领域延伸至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中车株洲所储能系统出货量飙升至全国第一,轨外业务比重超60%。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机车事业部生产车间。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新兴产业:以“跨界融合”打开增长空间——
岳阳乙烯炼化项目落地,投产后将带动下游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等产业链,实现“一滴油”到“一片森林”的跃迁;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用AI修复《雷锋》老电影,4K技术重现“千年简牍”,文化IP衍生品年产值破百亿。
未来产业:于“无人区”埋下颠覆性创新火种——
长沙飞行服务站建成全国首个低空通信网络,“打飞的”通勤正从科幻走进现实;超能机器人发布湖南首台人形机器人“湘江1号”,专为健康陪护场景设计,将广泛应用于家庭、医院、养老机构等场景。
破译“4+4科创密码”,
激活创新基因
“4+4科创工程”由岳麓山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四个重大科学装置” 构成,正诠释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创新底气。
过去一年,“四大实验室”理事会、学术(专家)委员会纷纷组建。岳麓山实验室232个PI团队挑起种业攻关大梁,湘江实验室19个院士团队攻关人工智能前沿,芙蓉实验室500人高层次研究团队攻坚精准医疗,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392名全职研发人员深耕先进制造。
基建的加速度,正筑牢创新底座——
41.76万平方米的岳麓山实验室集聚区拔地而起;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衡山实验室总部基地一期工程即将完工,洞庭实验室完成科研总部建设;芙蓉实验室总部核心区3万平方米科研场地升级改造基本完成。
岳麓山实验室农大农科院片区项目。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边建设边出成绩,“4+4科创工程”向更高点攀登——强耐盐品种“箐两优3261”亩产超400公斤,“天河”超算再夺世界图计算领域桂冠。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行 摄
在湖南,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也不断缩短——
湘江实验室与58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四算一体”产业联盟;芙蓉实验室与华大基因等企业就医药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服务1053个用户,计算资源使用率达75.5%;力能实验装置积极推动与广州地铁集团合作,助力轨道交通产业再攀新高峰。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从智造高地的钢筋铁骨,到产业森林的拔节生长,再到创新种子的裂变爆发,湖南用“加减乘除”四道算术题不仅答出了“量的跃升”,更写出了“质的突围”。这既是湖湘儿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注脚,更是中部崛起战略的生动实践。湖南的发展方程式,正在解出无限可能。下一题,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