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全国两会下的经济脉搏:成都高质量发展“园”计划

春潮澎湃,生机勃勃。3月,2025年全国两会大幕开启。

过去一年的成绩殊为不易、令人振奋。2024年,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4万亿元,增速达到5%;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领跑世界,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中国经济的“成绩单”,展现着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蓄势之年。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成都如何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关口,优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制造强市建设之路上,又将迈出怎样的新步伐?

在此前成都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了2025年成都将坚定不移建强产业园区,以产业园区“一子落”带动成都经济“全盘活”,坚决打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主动仗、攻坚仗,计划2025年,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5万家以上,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以上。

应时代之变,解答“发展之问”,托举“幸福之城”。2025年,成都要用园区拼经济,为企业破困局,给产业铸特色,助城市创未来。

聚焦“高”“新”把握园区发展的关键变量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

在此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多家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成为座上宾。宇树科技研发的机器人春晚亮相,国产大模型DeepSeek火爆全球,成为迄今为止最快突破3000万日活跃用户量的应用程序。

随着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对智能算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人工智能正为成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聚焦人工智能应用,代表委员们热议产业发展与挑战。

近日,在“立园满园•共建共享”荣耀未来•第二批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及其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上,成都第二批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正式亮相,在展示区,晓多科技带来了自研大模型“晓模型XPT”。

据介绍,晓模型XPT是晓多科技与国家超算成都中心联合发布的智能模型。它能够在复杂的电商场景下,快速准确地理解和回复用户的需求,同时保证信息更安全。目前,该产品已应用于国内外电子商务、金融、政务、高校等多个领域,在全国智能对话产品服务领域的市场占用率名列前茅。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

“一直以来,超算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算力支持。”晓多科技政企业务总监宋建表示。去年6月,乘“一带一路”东风,电商出海契机,晓多科技正式成为成都科创生态岛的“岛民”,成为“人工智能+”孵化加速园的一员。乘近水楼台之便,半年时间里,该企业科技创新要素的“联动”及成效清晰可见。

“科技创新背后是用算力支撑的新趋势发展,算力本身就是一种新质生产力。”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总经理王建波介绍,这台超级计算机一秒钟能做到10.68亿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1亿台笔记本每秒算力之和。如此强劲之力,正在多个领域发挥成效。

加速生长的成都科创生态岛

除晓多科技等新兴产业领域外,超算中心还在航空航天等科研、制造领域提供算力支撑,于是,“专用机群”便应运而生。王建波概括到:“专业机群只干一件事,就是找准专项发力点。”

在新兴产业端,基于“专业机群”算力支撑,晓多科技与科创岛联合研发的前台人工智能客服持续进化,为园区众多科创企业解决日常需求;在科研领域端,拉索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于星辰大海寻找蛛丝马迹,中国环流三号的“追光之旅”产生巨量数据,通过算力加持,从海量信息中提炼有价值的数据;或是依托算力进行仿真模拟深度求索,两暗一黑三起源、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探索得以稳定推进。

“国字号大单位、大元素、大工程的使命,就是战略赋能的能力。”王建波表示,企业有伴,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大设备、大装置“输出”稳定,确保国家战略顺利实施,为区域科技创新夯实基础。

人工智能产业在超算的支撑下“进化”,大设备大装置为园区发展与科技进步提供强力支撑,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又助推大设备大装置进化,互为给力的邻居,这样的例子在成都无处不在。

成都科创生态岛

据了解,成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3位、实现“六连升”。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壮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354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1.5%、达1.45万家,人工智能成长为新的千亿级产业,国家级产业集群增至14个。

数字背后,是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耦合。新质生产力引发的“链式反应”,不断形成“以新促新”机制,助力园区发展链接更广阔的舞台。发展园区经济,并不是盲目地追“高”逐“新”,而是要结合城市禀赋与硬件优势,选择匹配可以构建未来竞争力的赛道。抓住“高”与“新”的关键变量,以科技创新的“确定性”,锤炼成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抓住“镇园之宝”题眼,成都的“引强补缺”逻辑

在展厅与来访者交流完企业的近况之后,成都易控智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步履匆匆地赶往会议室,准备与慕名而来的上下游企业洽谈。自从在经开区菁蓉数字经济产业园落地以来,马不停蹄是该公司的常态。

易控深耕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的“两电”即电驱、电控领域,此外主攻商用车领域TBOX产品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劲:燃油商用车装机量4-5万台/年;氢燃料商用车装机量市占率约7成。

大屏幕上数据和图标不时变化,依托该企业自研的TBOX硬件加终端云平台,可随时调取车辆位置、里程等信息,极大提升了整车厂资金回笼的风控能力。

易控智联车管家数字运营中心

“政府部门牵线搭桥和汽车城集团的帮助,对易控智联的业务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从第一个客户东风,到成都大运、重汽王牌,成都易控已拥有30多个重点客户,实现了对成都及周边整车厂的全面配套。

拥有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等大牌的龙泉驿不乏“镇园之宝”。在此背景下,龙泉驿区围绕整车制造、智能网联等汽车产业积极推进配套企业集群,菁蓉数字经济产业园、经开区科技产业孵化园等一批精准立园项目先后落成,易控智联、创科升电子科技等一系列企业相继落地,一条完整的,围绕镇园之宝构建产业体系的路径已清晰显现。

菁蓉数字经济产业园

在2024年收官之际,“SAF”(可持续航空燃料)行业龙头企业天舟新能集团总部正式入驻双流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作为“镇园之宝”,天舟新能将为园区带来上百亿元的产值。

双碳目标下,SAF产业具有催生万亿级战略新兴产业的潜力,已成为全球民航竞争新赛道的重点领域。天舟新能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在此落户的一大原因是双流国际机场已成为首批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试点,另一大原因是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依托国际航空枢纽,产业基础坚实,也营造了适宜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我们将依托天舟新能源绿色航空总部和机场航班可持续航空燃料使用需求,布局SAF总部基地,推动构建SAF产业生态圈,促进民航业绿色低碳转型,打造绿色航空第一城。”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天舟新能,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紧扣“镇园之宝”实施招大引强,近年来先后引进了澳康达西南中心、盛新锂能总部等高能级总部项目,推动产业细分需求精准服务、空港总部经济聚核成势。

双流空港·云

从“孤岛”到“生态”,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人们常用“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来勾勒园区的理想状态。如今,在成都的产业园区,这样的集聚生态已经初具规模。这里不仅强调高集聚度,更强调园区的生态性,这也意味着园区里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活跃度的互动,让“镇园之宝”作为产业协同的发力点、连片开发的突破点、多方兼顾的平衡点。

园“满”与圆满:企业“近悦远来”下的园区作为

在园区里,有“拎包入驻”的生产企业、“楼上楼下”的产业链条、“量体裁衣”的园区服务,经济便有了“再上层楼”的想象空间。

2025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成都温江区的一场“新春第一会”让全区上下热血沸腾。会上,温江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四大战区”负责人立下军令状,以“战区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破解企业难题,培育“镇园之宝”,实现“特色立园、企业满园”。

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这场会议,是成都各区(市)县瞄准改革服务推动园区“满园”的缩影。这些改革与服务共同指向一个目标:让企业从“落户”变为“扎根”。成都正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让园区成为企业“近悦远来”的引力场。

2月5日,彭州市在天府中药城创新中心启动《礼遇企业十条》,向40名企业代表发放“礼遇卡”,涵盖交通出行、金融支持、政务服务等“三免七有”措施。针对“人才短缺,特别缺乏创新人才”这一园区企业反馈的共性问题,彭州选择将人才评定权交给企业。企业自主评定的创新人才可凭卡享受免费公交、消费折扣、政务服务绿色通道等权益,实现“企业点单、政府上菜”,政策兑现采用“免申即享”。

彭州天府中药城

需求在哪里,服务与改革就指向哪里。2024年底,新津区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长从80个工作日压缩至45个,并打造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实现80余项高频事项“园区事园区办”。高效的政务生态推动18个新项目快速落地,包括投资50亿元的农产品数字生产基地和10亿元的盾构机制造基地。

审批“减法”之外,市场开拓也在做“加法”。为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新津还积极组织企业抱团“出海”。如今,在卡塔尔多哈的绕城高速、美国洛杉矶SoFi体育场和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上,都有“新津造”的身影。

在助力企业加快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成都东部新区简州新城通过对企业诉求收集、交办、反馈等闭环管理,于2024年9月推出了《企业服务一本通》工程建设篇这一“服务宝典”,通过整合各类审批流程和要求,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办事指引和优质的服务,在成都“进解优促”工作中,《企业服务一本通》已经成为企业办理建设事项的“口袋书”。

简州新城《企业服务一本通》工程建设篇

从温江的“军令状”到彭州的“礼遇卡”,从新津的“审批加速度”,再到东部新区的“企业口袋书”,成都不仅让企业“进得来”,更让它们“留得下、长得好”。当“礼遇”成为标配、“速度”成为常态、“协同”成为基因,成都的“立园满园”故事,正不断书写着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全国两会下的经济脉搏:成都高质量发展“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