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水运网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既总结了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也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扩大有效投资、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些报告中的关键词,在交通运输行业代表、委员中引发强烈共鸣。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兼省铁路办主任吴永宏:
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 做好五方面重点工作
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高举旗帜、不忘初心,锐意改革、守正创新,积极进取、充满信心的好报告,听完后我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2024年,江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23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沪苏湖高铁建成通车,宁扬长江大桥建成,盐泰锡常宜铁路、南京北站、苏南运河二级航道整治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水路货运量占比(约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2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落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我们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二是全力争取“两重”“两新”支持。在去年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占全省68%的基础上,储备苏通第二过江通道等一批新增重大交通项目,确保2024年延续项目应报尽报、资金足额争取。迅速启动老旧营运船舶、老旧营运货车、新能源公交车等报废更新,力争使用国债资金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三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全面推进“水运江苏”建设,苏南运河全线建成二级航道,全省二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1100公里,跃居全国首位,深化“小快灵”通港达园专支线航道建设,推动沿江沿海港口错位经营、特色发展,因港制宜开展内陆无水港布局建设。大力推进公铁水、海江河多式联运发展,年内力争培育10条以上多式联运精品线路。完善全省中欧班列开行布局,推进连云港、徐州第二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和苏州节点城市建设。四是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紧抓入选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首批示范区域机遇,对2940公里公路、1746公里航道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五是实施更多交通运输“一件事”。进一步打造“苏交速办”政务服务品牌,推进内河水运全生命周期、网约车全生命周期等新的“一件事”项目,打造全省交通运输“高效办成一件事”矩阵。依法依规拓展联合体招标在高速公路、过江通道、港口航道、铁路、航空建设领域的应用,完善干线航道“拨改投”改革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冯鸿昌:
报告三大亮点提振信心、催人奋进
与春有约,共赴盛会。现场聆听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报告站位高远、视野宽阔,总结成绩,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分析问题,敢于正视、有效解决,部署工作,思路清晰、精准到位,是一份高举旗帜、开拓创新、为民务实的好报告,也是一份提振信心、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细读报告,有三大亮点格外吸睛: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稳步迈进。去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国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更上一层楼。二是民生保障尽显温度。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医疗和社会救助等领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民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三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以及“嫦娥六号”“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重大项目均取得突破性进展。过去的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国经济社会仍然取得较好成就,发展历程的不平凡,极大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身为一线基层代表,我将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深入学习、审议好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结合前期的调研,提出建议:一是要加强一线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国家相关部门要强化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激励企业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推动职校与企业深度协作,创新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公平公正的人才发展环境。二是要打造“东南陆海新通道”。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相关部委,进一步支持福建、厦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参照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模式打造“东南陆海新通道”,让厦门港真正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支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远洋船舶船长倪迪:
“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词为航运业发展指明方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关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安全防范、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等内容,这些都为航运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推进船员法立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背景和指导方向。
航运业是全球经济的“蓝色动脉”,船员则是航运业的基础性支撑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国家经济的增速上,对我所在的行业而言,更体现在航运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上。然而,作为支撑起航运业发展全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船员,这一职业面临吸引力降低、队伍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亟待通过国家立法来保护这一小众职业,从而筑牢国家海上供应链的安全屏障。
今年我提交的建议之一就是“加快推进《船员法》立法,助力航运强国建设的建议”。我认为,加快推进《船员法》立法,是我国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是保证国家供应链安全、国货国运的必然途径。同时这也是提升我国航运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助力航运强国建设夯实战略人才的基础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
推进新技术与港口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突出、内容翔实,让我们看到了厚重提气的经济答卷、可感可及的民生情怀。”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卫东说,这为港口发展指出了今年工作的着力点,与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设一体贯通、一脉相承。“当前,天津港自主研发的JTOS系统继续领跑世界智慧码头建设、与华为联合研发的PortGPT大模型正式上线运营、智能管控系统TCA引领行业发展,我们以智慧赋能效率提升,全年多次打破各货类码头作业效率纪录。”
成卫东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的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港口产业工人的代表,将带领大家在智慧创新赛道上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积极统筹港口码头“人、机、场、车、船、货”等要素,加强5G、北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港口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传统集装箱、散货等码头自动化升级,推动港航生产经营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转变,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以港口产业工人的实际行动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丁彦昕:
干字当头抓落实,推动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4年很不平凡的发展历程,鲜明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聚力攻坚,我国发展没有闯不过的难关。听后使人倍感振奋、倍增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政策取向,明确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着眼全局视野、兼顾微观举措,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政府工作报告从十个方面对2025年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部分,明确要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做好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做好洪涝、台风、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范应对。
这些安排部署,给我们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直以来,交通运输系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2024年,交通运输行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开展突出问题整治,抓实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实现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确保了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中有进。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坚守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坚持干字当头、脚踏实地,立足岗位高质量履职,结合交通运输实际,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安排,全力推动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
以科技创新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工作全面客观、翔实具体,亮点纷呈、很不平凡。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环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顺利完成主要目标任务。尤其是“进”的步伐坚实有力,弥足珍贵,产业升级有新进展,高技术制造业、准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凸显了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澎湃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这一重要任务,以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让我感到交通运输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连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及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五个领域实施方案,有力推动交通物流与产业融合走深走实,数智化亮点纷呈,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相比,我国物流服务制造业供应链能力仍然不足,供需适配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有待提高。
物流“降本”离不开科技加持,建议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开展重大物流技术攻关;破除“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强化各方式物流信息的共享共用;推进运输装备标准化,如推广集装箱标准化船型、江海直达船型,支持双壳油船建造,提高一体化转运衔接能力和货物快速换装便捷性;加快发展无人配送,培育物流新质生产力。通过强化物流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必将促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中交天津航道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秦斌: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在新时代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我也真切体会到党和国家对人民的深情关怀和庄严承诺。特别是此次报告中多次对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这与我本次大会提案的内容不谋而合,也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耕全国江河湖库生态治理,先后在太湖、滇池、洞庭湖、雄安新区白洋淀、官厅水库、于桥水库等国家重点江河湖库开展了多个生态修复工程。特别是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工程中,我们为太湖治理量身打造了“太湖之星”智能化一体平台船,使用清洁能源的同时在水上即可完成淤泥脱水、固化及尾水处理,大幅减少土地占用和运输压力,成为科技治太的“新质生产力”典范。
未来,我将全面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带领企业以实际行动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深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可以在这片绿水青山中绘就我们的美好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港集团太仓鑫海港口开发有限公司件杂货操作部门机班大班长褚锋:
港口一线工人获得千载难逢的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包括技能提升和提高技能人才薪酬等内容,这些让我内心振奋、满怀期待。”来自港口一线的褚锋欣喜地告诉记者。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对港口一线工人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褚锋说,港口作业涉及众多复杂技术和流程,从大型装卸设备的操作到货物的高效分类与运输调度,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技能。当前,港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智慧化、绿色化建设如火如荼,大量自动化、远控化设备的加入,迫切需要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满足港口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以往,由于培训资源和机会有限,许多工人提升缓慢。如今,大规模培训行动的开展意味着我们能接触到更系统、更前沿的知识与技术,将理论与实际操作深度融合,提升作业效率与服务质量,为港口的高效运转贡献更多力量。”
褚锋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他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一直以来,一线技能工人工作强度大、技术要求高,但薪酬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而现在,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的理念,将极大激发大家钻研技术、提升能力的积极性。”褚锋说,“当技能能够切实转化为物质回报,大家会更有动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在岗位上不断创新,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