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昨天(6日),清明假期落下帷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今年清明节假期,本市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文旅市场游客接待和消费实现双增长。全市接待游客总量959.3万人次,同比增长6.2%;实现旅游总花费115.0亿元,同比增长9.5%;人均花费1198.7元/人次,同比增长3.0%。接待入境游客6.9万人次,同比增长45.6%;实现国际旅游花费7.4亿元,同比增长46.2%。
清明假期,全市重点监测的626家文旅场所累计游客接待总量1338.5万人次,同比增长9.4%;累计营业总收入42166.6万元,同比增长7.2%。其中,历史文化场所接待368.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439.4万元。城市公园接待381.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15.0万元。商业街区接待331.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6606.0万元。自然山水场所接待54.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246.8万元。产业融合场所接待135.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86.2万元。文体娱乐场所接待67.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973.1万元。
全市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地区)分别是:王府井、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天安门地区、西单、什刹海风景区、南锣鼓巷、颐和园、天坛公园、前门大街、玉渊潭公园。
清明假期,全市150个演出场所举办线下营业性演出225台877场,预计观众约24.9万人次,预计票房约1.02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4月4日-6日,清明节假期3天),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预计分别增长约50%、55%、46%。
市文旅局介绍,清明假期北京演出市场主要呈现几大特点:
首先,大型演出举办活跃。国家体育场、华熙LIVE·五棵松分别演出张惠妹ASMR MAXXX(超级沉浸体验)演唱会、潘玮柏“狂爱2.0”演唱会,东郊森林公园举办WONDERLAND万惠绮慕(北京)户外大型电子音乐派对。
其次,院团佳作密集登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分别在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上演话剧《永定门里》《我可怜的马拉特》,中央芭蕾舞团在天桥剧场演绎芭蕾舞剧《吉赛尔》,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在南锣剧场带来儿童剧《甲骨文学校2 汉墓里的秘密》,北京杂技团在万胜剧场上演跨界创排的音乐剧《扶摇直上》。
此外,展演活动精品迭出。国家大剧院第九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假期启幕,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接连带来《维也纳交响乐团音乐会》《“人间四月天”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音乐会》《<长城>京津冀联合交响乐团音乐会》三场演出;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北京京剧院学员学习成果汇报展演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画龙点睛》《苏武牧羊》等国粹。
清明假期,全市举办大型活动15场,共接待7.6万人次。全市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80项、421场,累计参与人次29万。与2024年相比,项数增长1.3%,场次增长1.8%,累计参与人次增长1.1%。
另据介绍,清明假期三天,市区文化执法部门共计出动执法人员847人次,检查各类文旅场所513家次,对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均现场责令改正。(记者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