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杨艺辰)“传统林木育种需要经历授粉、育苗、测定等多个环节,一个优良品种往往需要三四十年培育。”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范国强表示,这种“爷爷栽树、孙辈乘凉”的漫长周期,已难以满足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突破传统育种技术的瓶颈,还将加速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抗逆的林木新品种,为国家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原标题:范国强委员:用人工智能“种”出中国林业未来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杨艺辰)“传统林木育种需要经历授粉、育苗、测定等多个环节,一个优良品种往往需要三四十年培育。”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范国强表示,这种“爷爷栽树、孙辈乘凉”的漫长周期,已难以满足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够突破传统育种技术的瓶颈,还将加速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抗逆的林木新品种,为国家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原标题:范国强委员:用人工智能“种”出中国林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