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提到一个现象——根据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跟踪研究,对比2017年与2023年两次全国一流大学拔尖学生调查结果,发现“希望成为专家”的拔尖学生比例有所下降,认为学习动力源自“探索事物和知识的兴趣”的学生占比也有所下降。
而在高选拔性、高挑战度的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价值倾向对其学习成效及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这些调研发现的新特点新问题,让金力对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志趣产生了新思考。
他建议,一方面要优化招生选才制度,特别是进一步完善竞赛保送和强基计划等招生方式,选拔出真正具有学术志趣和创新潜力的学生,让那些在特定领域展现出独特天赋和热情的学生有机会进入拔尖人才培养体系。这就需要重构考试内容与题型设计,创新考试形式与评估维度,采用减少应试训练干扰的技术手段,使考试分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天赋才能和创新潜力,而非仅仅体现其应试训练的成果,从而避免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对人才选拔的局限性。同时,强化多元选拔标准,除了学科成绩外,应增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考察,通过多元选拔标准全面评估学生的发展潜力和适应性,选拔出具有全面发展素质的拔尖人才。
另一方面,在评价机制上也要优化。譬如,在课程考核中增加“创新贡献度”“探索深度”等维度,降低标准化考试的权重;允许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或创新竞赛等方式置换部分学分;允许学生在高年级申请1 至2 学期的自主探索阶段,用于深度研究或社会实践等。
原标题: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如何培养?金力代表建议优化招生选才制度
栏目主编:祝越 文字编辑:刘力源
来源:作者:文汇报 单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