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明新
2024年我国水泥产量仅为18.25亿吨,创下了自2010年以来的新低。在国内利润大幅萎缩的背景下,出海成为发展新趋势。非洲地区水泥价格高利润空间可观,且人均水泥产量增长潜力大。东南亚近几年新增产能较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鉴于欧洲国际巨头正逐渐退出新兴市场,我国企业有望凭借较强的成本优势提高市场份额。
▍水泥国内业务承压下,水泥出海正当时。
根据水泥网,2024年我国水泥产能约达25.61亿吨,而产量仅为18.25亿吨,创下了自2010年以来的新低,产能利用率仅为71.24%。水泥价格下行导致行业利润大幅下滑,出海拓展海外市场成为水泥行业破局的关键方向。截至2024年年底,水泥网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海外熟料投资产能已达8758.3万吨/年,同比增长38%,东南亚和非洲成为我国水泥企业出海的热门区域。
▍国际龙头退出带来进入契机,新兴市场水泥需求增长空间大。
从水泥需求增长潜力及盈利情况看,可筛选出非洲、南美洲、东南亚为具有战略价值的出海目标区域。存量市场中,欧洲建材龙头因绿色发展需求逐渐退出新兴市场,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展非洲市场创造了新的机遇;增量市场中,新兴市场人均水泥需求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根据水泥网数据,我们统计我国水泥龙头企业海外总产能规划已达1.5亿吨,目前已完成建设4062万吨,剩余1.09亿吨产能建设目标。从全球市场空间来看,根据USGS数据,我们测算到2030年非洲、南美洲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水泥存量替代及增量需求总量约为2.01亿吨,为国内企业的持续扩张提供足够的空间。
▍非洲水泥供给格局优,价格高位利润可观。
需求端:根据USGS数据,202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均水泥需求量仅为130kg,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我们测算到2045年该地区水泥需求量约为4.82亿吨,对应市场空间约为2410亿元。
供给端:由于水泥产线运营效率欠佳及能源供应不稳定,非洲水泥产能利用率较低。在此背景下,非洲各国水泥价格普遍高企,根据水泥网,2023年埃塞俄比亚的水泥价格更是达到355美元/吨,约为我国水泥价格的6.3倍。非洲水泥龙头丹格特毛利率维持在50%以上。
▍东南亚市场短期承压,需求增长孕育新机遇。
需求端:据On Field Investment Research预测,2024-2030年东南亚水泥需求量将增长15%。
供给端:东南亚地区凭借地理、文化等优势,成为我国企业出海首选目的地,近几年新增产能释放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如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越南产能利用率为54%/85%/ 75%。
展望未来,随着东南亚水泥需求的持续上升,仍存在中长期的发展空间。
▍成本领先助力中国企业全球扩张,出海步伐更显稳健。
我国水泥企业生产技术高,成本管控更优。一方面,我国企业单吨熟料生产能耗更低;另一方面,我国企业通过将垃圾预处理可燃物、生物质燃料、工业固废等作为水泥窑替代燃料实现降低成本。西部水泥在莫桑比克和埃塞俄比亚的子公司2023年净利率分别为21%和38%,高于丹格特0.84/17.30pcts。水泥出海面临资金壁垒,目前国内水泥企业财务状况承压,海外投资更须谨慎。海外运营风险显著,摩擦成本较高,乌兹别克斯坦水泥产能的快速过剩使得企业出海进程更为稳健。面对众多风险,能否明确并坚定执行出海战略成为企业海外扩张成功与否的关键。此外,技术与管理能力在海外项目的推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水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国际业务撑起发展大局。
▍风险因素:
地产及基建需求不及预期;燃料成本大幅上升;行业竞争加剧;龙头公司多元化发展不及预期;环保政策趋严。
▍投资策略。
国内水泥行业面临下游需求疲软的挑战,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水泥价格也随之不断下滑。众多水泥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东南亚和非洲是我们企业出海的热门目的地。非洲地区需求增长空间大,且参与者较少,水泥价格全球较高;东南亚是我国最大的海外产能区域,但近年需求增速放缓,部分区域产能过剩。鉴于欧洲国际巨头正逐渐退出新兴市场,我国企业有望凭借较强的成本优势提高市场份额。在我国水泥市场短期内难有较大转变下,海外业务已然成为水泥企业业绩增长的关键支撑。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3月5日发布的《水泥行业系列深度研究报告之七—中国水泥扬帆出海,全球市场谱写新章》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