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IPO!超五成营收依赖第一大客户

IPO受理已有两年,无锡烨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烨隆股份”)主板IPO的实质性进程仍停留在2023年9月的“上市委会议通过”上,至今仍未闯进“注册关”。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烨隆股份主营业务毛利率连续走低,且公司九成以上营收来自前五大客户,其中,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也有所升温。针对相关情况,烨隆股份方面3月5日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采访。

截图来自上交所官网

主营业务毛利率连续走低

过会近一年半,烨隆股份主板IPO仍未提交注册。上交所官网显示,烨隆股份主板IPO于2023年3月3日获得受理,当年5月9日进入问询阶段,当年9月25日上会获通过,后于2024年10月30日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但并未迎来实质性进展。

对于该情况,烨隆股份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推进上市工作一切正常,后续请关注相关公告。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烨隆股份主要从事汽车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涡轮壳及其配套精密零部件,其中核心产品为涡轮壳。2020—2022年,公司涡轮壳产品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9.1%、92.37%、95.25%。

报告期内,烨隆股份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走低,分别为22.73%、19.78%和18.1%,其中,涡轮壳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1.26%、19.01%、17.82%,另外,精密零部件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4.73%、29.05%、23.6%,均呈现走低态势。

对于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烨隆股份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价格角度来看,影响涡轮壳产品毛利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度降价政策、项目结构,报告期内新老项目稳定迭代且后续预计将有较多新的优质项目进入量产阶段,可缓解年度降价政策对涡轮壳产品毛利率的负面影响。从成本角度来看,目前主要原材料镍板成本已经理性回落,原材料持续上涨带来的成本端压力得到缓和;人工成本可能会小幅上涨,但由于其在成本构成中占比较低,且波动较小,因此对毛利率的负面影响相对有限;制造费用等固定成本分摊随着期后产销量水平回升预计会得到改善。2023年1—6月,公司涡轮壳产品毛利率为17.94%(未经审计),较2022年度略有上升。

另外,财务数据显示,报告期内,烨隆股份的业绩存在一定波动。2020—2022年,烨隆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0.82亿元、11.77亿元、11.03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03亿元、1.08亿元和1.03亿元。不过,烨隆股份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透露,2023年1—6月,公司经营稳定,生产和交货有序推进,已实现销售收入约5.54亿元(未经审计),期后销售情况良好。

此次冲击上市,烨隆股份拟募集资金约5.71亿元,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高性能合金材料部件智能工厂技术改造项目、研发设计中心建设技术改造项目、信息化精益物流系统建设技术改造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对盖瑞特依赖升温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烨隆股份客户的集中度较高,且对大客户Garrett Motion Inc.及附属公司(以下简称“盖瑞特”)的依赖有所升温。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烨隆股份向前五大客户的合计销售额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86%、95.59%和98.82%,其中,公司来自盖瑞特的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11%、54.61%及56.37%,占比逐年提高。

天使投资人郭涛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表示,若IPO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可能会使公司面临营收和利润波动的风险,也可能使公司市场适应性受限,难以迅速调整策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限制公司拓展新市场和新客户的能力。

针对相关情况,烨隆股份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主要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较高,一方面,是因为公司的下游市场涡轮增压器行业本身存在着寡头竞争的行业格局,行业的集中度非常高;而公司作为涡轮增压器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其客户结构势必与客户所在的下游行业结构保持一致,因而集中度较高;另一方面,公司进入这些大型客户的供应链体系需要经过较严格的审查程序和较长的磨合期,公司已与上述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另外,烨隆股份IPO期间披露的信息显示,公司与主要客户的项目生命周期通常在5年左右,甚至更长。因此公司接到客户某一项目任命后,合作期通常会持续几年,不会随意中断。此外,公司在获取客户的项目任命时,会约定未来几年的需求量预测,通常为5-8年。主要客户的项目任命大部分已排期至2026年,最长已达2034年。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具有稳定性及可持续性。

曾引发控制权疑云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烨隆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吴云娇和吴云烨姐妹,不过,两姐妹曾因年纪尚小引发控制权疑云。

招股书显示,吴云娇和吴云烨各自均直接持有公司13.5%的股份,各自通过无锡烨顺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34%的股份,各自通过无锡市烨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公司1.9512%的股份,两人合计持有公司98.9024%的股份。

时间回到2002年9月,吴云娇、吴云烨的父亲和母亲吴军、吴红燕共同出资设立了烨隆有限(烨隆股份前身),7年后,吴云娇、吴云烨从父母手中各自获得公司42.86%股份,彼时,1989年出生的吴云娇不到20岁,而1995年出生的吴云烨则不到14岁。

关注到相关情况,上交所就吴军、吴红燕不再参与烨隆股份管理决策,吴云娇、吴云烨实际取得公司控制权的具体时间,公司实际控制人认定是否准确等问题进行了追问。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监管关注IPO公司实控人相关问题,是因为若实际控制人认定不准确,可能会扰乱公司治理秩序,影响股东权益保护。若实控人界定模糊,内部权力斗争可能出现,损害中小股东利益。这种不确定性也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阻碍公司上市进程,所以监管对此高度关注,旨在保障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烨隆股份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2009年开始,吴军、吴红燕家庭内部协商,就转让公司股权和逐步移交经营管理权达成约定,吴军、吴红燕将其所持公司股权全部转让给吴云娇、吴云烨,并逐步移交烨隆有限的经营管理权;吴云娇、吴云烨在学校毕业后就加入烨隆有限,负责公司整体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吴军、吴红燕承担起各自职权范围内的责任和义务,辅助吴云娇、吴云烨进行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在吴云娇、吴云烨完全接管公司后,吴军、吴红燕不再涉足公司重大经营决策。

烨隆股份方面进一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吴云娇与吴云烨分别于2011年与2016年毕业后,开始全职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在烨隆有限不同部门进行轮岗。2018年前后,吴云娇与吴云烨依托于公司治理架构,参与每次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并进行表决,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吴云娇与吴云烨在20岁上下,开始全职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在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以后,烨隆股份的管理层已经顺利转移到了吴氏姐妹身上。

烨隆股份方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从目前公司的发展态势以及发展前景来看,老一辈的选择无可非议,年龄并非衡量管理能力的标准。

文/北京商报记者 冉黎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IPO!超五成营收依赖第一大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