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当“硬科技”遇上“她力量”,看闫思倩、邵洁如何领跑市场

来源:投基记

/青妍

在基金行业,女性基金经理一直属于少数派。根据Wind最新的统计,全市场3653位基金经理中,女性基金经理只有969位,占比不足3成,其中偏股型主动管理的女基金经理更是只有493位。

过去,我们见到的女性基金经理,也多在固收、债券、指数、消费类领域绽放光芒。制造、科技类的女基金经理屈指可数。

但最近,有两位女性基金经理因跑赢市场99%的突出业绩,走到聚光灯下,一位是鹏华基金的闫思倩,一位是中欧基金的邵洁,前者掘金机器人,后者布局科技硬件。

闫思倩:

产业信仰 敏锐而极致

2025年的1月末,当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春晚舞台扭起秧歌,闫思倩所管理的“鹏华碳中和主题基金(016530.OF)”也凭借重仓机器人,成为今年以来业绩第一的主动权益基金。

截止到2月28日,仅两个月时间,“鹏华碳中和”就上涨了63.49%(数据来源于wind,时间区间20250102-20250228),近半年,涨幅更是达到145.25%(数据来源于wind,时间区间20240902-20250228)

闫思倩再一次以极致的管理风格,被市场热议。

或许不曾有人想到,这只成立于2023年5月5日的基金,曾因业绩差、回撤大(最大回撤-46.52%),遭到基民唾弃,规模也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足1亿。这些与闫思倩过往“百亿基金经理”“三年三倍”的身份和光环对照起来,形成强烈反差。

可也正是这只曲折的基金,在2024年“924”行情后,迎来反转,一路披荆斩棘,不仅在几个月内很快抹去过去的跌幅,更是在2025年开年,打开王者局面。

即便如此,闫思倩仍饱受争议。市场质疑,闫思倩风格飘逸、靠“赌”换来超额。

不可否认,从早期的新能源,到现如今的机器人,闫思倩始终保持极致的风格,敢于all in,高歌猛进,尤其对单一行业的信仰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我认为,闫思倩的“赌”,可以更辩证来看

闫思倩敏锐而极致,不止一次在行业低迷的时候,捕捉到从0到1的拐点,且杀伐果断。勇气的另一端,是丰富的投研积累,精准的预判,和强悍的择股。

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的诞生,绝非“运气”二字简单囊括。

雷军曾说过,站在风口下,“猪”也能上天。可找到风口这件事,本身就难于上青天,它属于极少数人。其次,即便找到了风口,你还得具备全力以赴、抵死执着的决心和信念,才有可能飞得更高,脱颖而出,这往往又是常人所不能及。

放到基金圈,几乎所有顶流的成名之路,都离不开这三个要素:牛市的行情+正在腾飞的产业+敢于下注的勇气。能抓住前两者的,业绩基本能跑出一个相对不错的曲线;三要素都具备的,再有运气加持,便可所向披靡。这类人,都是千军万马杀出来的,凤毛麟角。

就拿闫思倩来说,这个市场追求行业集中,持股集中的基金经理并不在少数,但能取得显著业绩,拿到大结果,排名一二的,又寥寥无几。

闫思倩不仅拿到过大结果,还是两次。

第一次是她在工银瑞信任职期间,管理的工银新能源汽车混合A(005939.OF),从2018年11月到2022年1月,3年累计收益达到312.07%, “三年三倍”的好成绩让她迅速出圈,“电车女神”由此而来。

但其实,闫思倩早在2011年,就开始研究新能源和电动车行业。当时,电动车行业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但她看到了行业潜力。特别是看到了特斯拉的潜力。

2012年,闫思倩发布了关于特斯拉的深度报告,认为只要特斯拉不断取得技术与产能突破,电动车行业就不会有问题。她坚定地认为特斯拉会成为行业的重要力量。

2017年,蔚来推出续航400公里以上的ES8,突破了以往国产电动车续航里程的瓶颈,闫思倩认为国内新能源产业链终于走出了阴霾。她开始集中火力下注新能源赛道,从上游金属原材料、中游电池电机电控、下游整车,一网打尽。

2018年,闫思倩发行了当时市场上少有的新能源主题基金——“工银新能源汽车混合A”。在接下来的3年里,她收获了高达312.07%的基金净值增长率。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在2019年1季度买入亿纬锂能至第一大重仓,持有13个季度,在此期间,亿纬锂能成长为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龙头之一,股价涨幅近9倍。闫思倩准确做到“买在无人问津时,卖在人声鼎沸处”。

图为亿纬锂能区间涨幅: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190131-20250228)

市场没有常胜将军,闫思倩并非一帆风顺。转折在2022年到来。

闫思倩加盟鹏华基金后,新能源雪崩,中证新能源指数2022-2023年两年暴跌-53.88%,闫思倩管理的“鹏华新能源汽车A(016067.OF)受到行业β的拖累;另外她从王宗合手里接管的、“鹏华创新未来(501205.OF)”后,又因高位换仓AI,基金净值一度跌至0.3元。

巨大的波动和回撤,市场开始质疑闫思倩,负面、恶语也如潮水涌来。

如果说让她“跌入神坛”的是极致的风格,那么让她走出困境,逆风翻盘的,同样也是极致的风格。

闫思倩拿到的第二个结果,就是选择重仓机器人。

以最近出圈的“鹏华碳中和”为例,闫思倩早2023年,就已将目光锁定在了机器人赛道,截止到2024年年报,十大重仓基本也全是机器人相关持股。闫思倩看得挺早,也挺远。

图为“鹏华碳中和”2023年三季报十大重仓

数据来源:Wind

图为“鹏华碳中和”2024年年报十大重仓

数据来源:Wind

在2024年“924”行情的带动下,机器人行情开始启动,到2025年初,随着特斯拉量产计划的明确、政策支持落地、春晚表演的情绪发酵,机器人行情加速爆发。Wind机器人指数自2024年9月18日低点以来,涨幅达到85.59%(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240918-20250228)

图为wind机器人指数区间涨幅: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240918-20250228)

关于机器人,闫思倩在2024年四季报中明确表示,机器人是“AI+万亿空间的产业”,未来将呈现人机共生的生态。

很多人开始上车也往往是在右侧,“鹏华碳中和”的规模从不到1亿,迅速扩大到10亿。为了警示风险。2月24日,这只年内冠军基,第一次开启限购,即个人投资者单日累计申购上限为100万元。

与此同时,鹏华基金在2月27日发布了一封致基民的信,主题为《合理配置,行稳致远》。信中明确指出“单一行业的配置风险”,强调了限制的必要性,甚至提出“鹏华碳中和”之所以在短期取得显著业绩,是因在单一行业(如人形机器人方向)的极致配置,同时这也面临较高的行业风险。

邵洁:

硬核女将 厚积薄发

每一次产业浪潮都会涌现一批优秀的基金经理。在这一届的科技爆发中,邵洁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在加盟中欧基金之前,邵洁就已有一定的累积。翻看她的履历,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功力扎实,业绩过硬。

邵洁从美国杜兰大学毕业后,2012年,以国金证券电子研究员的身份入行,之后转战安信证券,继续担任电子行业分析师,所在团队荣获过电子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团队第一名核心成员(2014-2015年) 、电子水晶球最佳分析师团队第一名核心成员(2014-2015年)。

2016年,邵洁加入中欧基金,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助理,再到基金经理,一路成长为中欧基金科技战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由于业绩突出,邵洁在基金圈给人留下了“硬核女将”的印象。

1、研究过硬 业绩过硬

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12年的投研生涯,邵洁始终在科技行业深耕。邵洁曾说,“没有完整经历科技行业周期交替,就很难懂其中的繁荣和悲壮。”

在此期间,她分析过4G时代的巅峰与衰落,见证过5G时代的初生与崛起。还曾在2018年初敏锐地发现,4G与5G时代之间的投资真空期,提出了非核心长期品种减仓建议;又在2019年年初,及时发现行业的拐点,对多只后来的半导体和消费电子龙头牛股,给出了坚定买入评级。

2020年,邵洁接管了三只产品——“中欧科创主题”、“中欧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中欧鼎利”(注:其中中欧鼎利于2021年底卸任),刚当上基金经理不久,就迎来市场牛熊转换的重重考验。

总的来看,在邵洁任职这5年多来,穿过牛熊周期,交了一份不错的业绩答卷。

尤其是2025年新年伊始,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打开了中国科技公司未来的想象力,有关AI的强大叙事,率先在资本市场拉开帷幕,这期间,只要与科技沾边的股票和基金涨势猛烈,震惊全球。

早早就布局科技硬件的邵洁自然得到了这份市场的馈赠。近一年来,邵洁旗下三只产品均稳居行业前列,根据Wind数据,截至2月28日:

1、中欧智能制造A(015143.OF)收益达79.65%,超业绩基准49.71%,同类排名8/4179;

2、中欧科创主题A(501081.OF)收益达75.43%,超业绩基准61.71%,同类排名12/4179;

3、中欧创新未来(501208.OF)收益达45.80%,超业绩基准34.41%,同类排名137/4179;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5.2.28

2、专注硬科技

邵洁主要专注硬科技,尤其聚焦于电子板块,重点布局AI硬件创新

“中欧智能制造A”为例,前十大重仓中,电子行业个股共7个,涉及到了AI芯片代工(中芯国际)、AI语音交互所需的Soc芯片(恒玄科技)、用于AI传感器的高性能模拟芯片(翱捷科技)等等。

数据来源:中欧智能制造A、2025基金四季报

邵洁在硬件投资上,有自己的独到的选股和持仓理念。

选股上,邵洁始终秉持“相信创新价值,前瞻科技周期,寻找个股Alpha”的投资理念,也就是提前预判技术对行业的变化,寻找产业链上真正有空间和价值的公司;在持仓时间上,邵洁又格外注重中长期的价值投资,选股选对了,还能长拿,这样才能充分享受行业爆发带来的红利。

从梳理完邵洁这些年来的持仓,我们会看到她对行业和个股的把握与自信。

比如恒玄科技,据2022年中报显示,首次进入“中欧智能制造A”前十大,迄今为止已重仓了11个季度,其产品跨越了TWS耳机、智能眼镜、AI语音交互三代产品迭代,在这3年期间,股价也从最低的88元涨到现在350元左右。

邵洁“长情“持股背后,是对于技术的预判和把握,以及对产业链的密集跟踪。

图为恒玄科技区间涨幅: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2.28

无独有偶,除了恒玄科技,中芯国际也是邵洁对于行业精准理解的又一佐证。

邵洁对中芯国际的“偏爱”,直接体现在“中欧智能制造A”最新一季的十大重仓中,前一、二分别是中芯国际(H股)和中芯国际(A股),而邵洁最早重仓中芯国际(H),是在2024年1月。

数据来源:中欧智能制造A 2025基金四季报

2024年,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需求显著增加,中芯国际作为国内领先的芯片代工,则充分受益。邵洁敏锐捕捉行业趋势,自2024年一季度,中芯国际(H)首次出现在“中欧智能制造A”前十大重仓后,逐季加仓至第一大重仓。到了第四季度,还将中芯国际(A)也纳入十大。

中芯国际(H)自2024年1月初至今涨幅近170%(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240918-20250228)

图为中芯国际区间涨幅: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240105-20250228)

3、硬核后盾——中欧科技战队

邵洁的背后,还有一支强悍的科技战队。翻看网上的公开资料,截至去年底,中欧科技战队由11位基金经理和13位研究员组成,并有20只产品进行科技产业链及板块的全覆盖。

在中欧基金内部,有个“工业化“的投研体系,通过基金经理们的专业化分工、研究团队流程化协作,力争输出定位更清晰、风格更稳定、长期超额更可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因此,可以理解为在这个科技战队中,每个基金经理都是细分领域的专家,他们凭借过硬的专业研究,在过去一年交出了不少惊艳市场的基金作品。

比如,团队中聚焦人工智能的“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发起(018993.OF)”近一年收益达到54.69%;聚焦TMT主题的“中欧电子信息产业沪港深股票(004616.OF)”近一年收益达到了37.42%同类排名前10%。(数据来源于wind,截至2025.2.28)

03 

结语

闫思倩和邵洁,两位女性基金经理,用不同的投资风格,在高端制造这个领域中成为打破天花板的铿锵玫瑰。

在闫思倩的世界里,没有“均衡配置”,只有“产业信仰”——你可以不认同她的疯狂,但无法忽视她敢于配置的勇气和带来的极致业绩。

在邵洁的图谱里,没有“热点轮动”,只有“硬核深挖”——你可能不解她的坚守,但要相信她的科技眼光。

如今的两位基金经理,也用硬核的业绩,阶段性地完成了各自投资理念的证明。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闫思倩旗下“鹏华碳中和”发起限购外,邵洁的“中欧智能制造混合”也从3月3日起开启限购,投资者单日购买限制在10万元。

风险提示:文中所提基金仅作分析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买卖建议。购买基金前请根据自身预期收益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判断,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当“硬科技”遇上“她力量”,看闫思倩、邵洁如何领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