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菲尼萨光电通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生产热火朝天
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
梅里古镇
无锡高新区太湖湾科创城独立研发园
□ 本报记者 浦敏琦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2月4日,无锡高新区召开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推进会暨2025年“双招双引”工作部署会,擂响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鼓,明确了无锡高新区新一年的发展方向和重要任务。
切实担当起国家级高新区在全面推进科技强国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全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骨子里刻着“创新基因”的无锡高新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各项事业稳中有进,不断开创全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争创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新局面!
谋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在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榜单上,无锡高新区在全国178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17名,较前提升1名,实现“五连升”。这背后,是无锡高新区坚持把创新落在企业上、产业上,不断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的实际行动。
去年上市的无锡盛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核心部件电子雷管控制芯片及网络通信技术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多年来,盛景微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从最初的几人小团队,到如今拥有数百名员工、多项核心技术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成功源于创新。
全力谋创新、激活力,科创企业加快成长。去年以来,无锡高新区健全“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新招引科技企业超3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00家、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入选省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20家、数量占无锡全市1/3,入选省瞪羚企业67家、数量列全省高新区第二,入围中国独角兽企业2家、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13家。
汇聚创新资源,无锡高新区积极牵手高校院所,香港理工大学无锡科技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先后启用,北大无锡EDA研究院获批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无锡分中心。北大长三角未来技术生命健康研究院围绕精准医学、医疗器械、智慧医学等生命健康领域,致力于推动生物医药技术攻关突破和成果转化,打造国际顶尖学科及工程化研发平台。自落地以来,研究院加快推进前沿技术孵化、创新成果转化、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各方面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效。
去年,无锡高新区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5家,申报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5家,新认定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2家,新认定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1家、全市第一;揭牌吉林大学无锡技术转移中心,签约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50余项校企产学研项目签约。
推动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无锡高新区产业人才实训学院去年升格无锡市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实训学院,招引优秀应届毕业生为学员,选聘企业创始人、技术总监、产业界专家授课带教带岗;学院与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达成“学分互认”,共建国家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飞凤人才计划”政策效应凸显,去年无锡高新区获批全市科技条线唯一一家省级人才攻关联合体;创建全市首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B类项目占全市80%;入选省顶尖人才计划2个,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及团队项目38个,省级人才计划入选数再创新高,国省市人才项目申报入选数连续7年全市第一。
强产业,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极,无锡高新区坚定不移强产业、提能级,在转型升级中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
集成电路是无锡高新区的“王牌产业”。去年12月,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二期项目12英寸生产线建成投片。该项目聚焦车规级芯片制造,建设月产能8.3万片的12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自2023年6月开工以来,建设团队高标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较原计划提前100天建成,创造了业界产线建设的新标杆。
向新向强,挺起产业脊梁。去年,无锡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站上6600亿元大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8.4%,两项指标均位列无锡全市第一。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六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突破9000亿元大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
借助数字技术,无锡高新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转型。去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规模突破3000亿元,位列全市第一。制造业加快“智能制造”步伐,全区去年新增“灯塔工厂”1家,总数达到3家、位列全国高新区第一。
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未来产业正在成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头戏。今年,无锡高新区将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新型储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深海空天等产业发展,加大链主企业招引力度,抓紧建设场景应用中心、概念验证中心,推出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超级场景”和可体验推广的“身边场景”,力争全年未来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去年无锡高新区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扎实推进与头部央企、重点民企、知名外企合作,完成超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备案145个、总投资450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18个、超百亿元项目1个。
今年无锡高新区将进一步优化招商策略,用好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4个海外商务创新交流中心,北京、上海、深圳、西安4个区域异地创新中心,统筹开展存量招商、并购招商、增量招商、基金招商、中介招商,加快在百亿元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全区今年计划新招引超100亿元项目1个、超50亿元项目3个、超10亿元项目18个、超亿元项目180个,总投资达到450亿元。
促开放,释放发展强劲动能
转动能、调结构挑战重重,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无锡高新区的答案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作为外资高地,无锡高新区始终以开放的心态、理念、胸怀和举措,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有1800多家外资企业在这里扎根。2024年,全区外企贡献了6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78%的进出口总额以及56.3%的税收收入;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占68家、产值占比63%,纳税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占68家、纳税额占比70.4%;全区累计拥有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24家。
更加精准链接全球市场,今年无锡高新区将办好对欧、日、韩等全球经贸招商活动,力争新的世界500强企业招引实现新突破,引入更多“小而美”“专而精”外资企业;深入开展海外市场拓订单行动,特别是中东、非洲等地区;切实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转口基地+海外仓”布局,培育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推动跨境电商(1210)进口业务集聚发展。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无锡高新区勇当跨区域合作“开路先锋”。去年,无锡高新区(长三角)创新中心积极对接拜访高校金融机构、服务机构、行业协会,链接导入新物种企业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落地项目15家。无锡高新区大湾区(创新)中心成功招募50位湾区“城市合伙人”,通过“城市合伙人”深度融入大湾区“朋友圈”,促成了深圳智航无人机等项目落地。
进一步提升开放载体平台质效和能级,将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今年,无锡高新区将做大做强综保区“五大中心”(先进制造、物流分拨、检测维修、保税研发、服务贸易);放大无锡硕放机场开放枢纽优势,支持机场集团申报进境水果口岸资质,支持空港经开区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新安港提档升级,打造长三角对外开放港区新高地。